冬季供暖,作为每年的一大要事,直接关系到众多家庭的温暖和舒适度。今年冬季,各地LNG接收站积极作出响应,蓄积充足的力量,迎接供暖的严峻考验。这一过程中,汇聚了众多部门和站点的不懈努力,同时,也实施了一系列保障民众温暖过冬的措施。
船舶靠泊添气源
11月11日,一艘源自澳大利亚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抵达了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接收站码头。该船装载了15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标志着天津市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今年已接收的第78艘LNG船舶。液化天然气通过卸料管线进入储罐进行气化处理,随后将输送到京津冀地区的千家万户。此次液化天然气的到货,为供暖季节提供了关键的气源补充。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持续迎接船舶靠泊,旨在确保冬季供暖期间有充足的天然气储备。
中国正积极拓展海外天然气供应,以确保满足国内供暖需求。运输LNG的船舶数据揭示了我国在能源领域与国际接轨的坚定意志。在供暖季节,广大民众享受着温暖,或许并不知晓,支撑这一切的是一条持续不断的资源运输和储备链。
接收站储罐大量投入
天津LNG接收站和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下属的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接收站在本季供暖期间扮演了关键角色,它们构成了坚实的装备基础。这两个接收站共投入了17个储罐,其总储存能力达到了346万立方米,液态天然气的容量相当可观。自10月份起,为保障供暖需求,它们便开始积极储备,努力提升LNG船舶的装卸能力,并竭力做到储存能力最大化。
目前,两大接收站的液态LNG储存量已增至299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3%。这一数据变动反映出接收站正持续提升其供气能力。储罐当前均维持在高液位运行,彰显了他们对冬季供暖资源充足保障的坚定决心。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相关人员的精细管理和协调工作,是多方努力共同取得的成果。
未来规划助力供暖

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接收站已制定明确的未来蓝图。预计至2024年11月,该站将重启3期工程,新增2个LNG储罐,总罐容达44万立方米。此外,在11月底前,还需完成3艘船只的接卸作业。这一系列规划及即将执行的任务,将为冬季供暖提供更坚实的保障。这种具有前瞻性的规划体现了能源供应行业对供暖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态度,旨在从长远角度确保民众对天然气的需求得到满足。
这也意味着供暖保障体系正在不断优化与进步。为确保规划顺利执行,必须持续关注和研究相关条件,涵盖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管理等方面,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民众的冷暖生活。
职能部门排查隐患
能源供应的根本保障在于安全。市港航局的执法人员对企业进行了细致的全面检查。检查内容涵盖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运行状况以及仪器仪表的校验等多个方面,确保企业加强隐患的排查与治理。同时,两大接收站也积极响应,加强了值班和巡查的频率与力度。
现场巡检与视频监控相结合,他们依托一系列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全天候对码头装卸作业、燃气管道和储罐运行状况进行严格监控。目前,卸料臂、登船梯等关键运行设备已初步完成维护保养,燃气供应设备如燃烧式气化器及辅助设施如污水处理设备等也均提前进行了常规维护,全方位确保了安全。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供暖保障工作中安全第一的原则。

极端天气应对措施
在冬季保障供应期间,极端气候现象频现,包括大风、寒潮、霜冻以及暴雪等,这些都对供暖工作构成了挑战。市港航局依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对企业冬季运行风险进行了详尽分析,并进行了全面评估。为此,该局为企业的《冬季生产保障应急方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指导意见。同时,督促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严寒,比如采用“动”的方式防治冻害,全力以赴实施冬季防凝、防冻措施。
市港航局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同时,提前为应急高峰期用气需求做好调峰准备。此外,该局将持续监测气温变化,并迅速发布天气预警。两大LNG接收站据此能够精确预测用气需求,进而科学安排天然气供应,保障民众温暖过冬。这一举措体现了多个部门联合应对复杂天气、保障能源供应的协同作战能力。
民众期待温暖寒冬
各方共同努力,已显现出冬季供暖的多项积极准备。但民众对于这个冬季能否温暖度过,依旧存有疑虑。供暖期间,仍可能遭遇种种不可预知的问题。广大市民朋友们,对于这全面性的供暖保障措施,您是否感到安心?如有任何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同时,期待大家的点赞与分享,让更多人了解冬季供暖保障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