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午后,海南航空北京至多伦多的航班,自首都机场顺利升空。此航班为自中加直航增班以来,最早恢复的直航服务。该事件不仅凸显了中加两国航空联系的大幅增强,亦反映了国际航空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中加直航航班率先恢复

11月10日,海南航空的航班从北京出发,目的地为多伦多,这一事件具有特别意义。这是自中加直航增班计划启动以来,首个恢复的航班。它不仅标志着中加两国在航空运输领域的合作有了积极的发展,同时也为两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无论是旅游还是商务出行,都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过去,两地居民往返可能需要经历繁琐的转机程序,而现在这一过程有望得到大幅简化。

近年来,中国持续努力恢复并扩大与各国的航空联系,而中加直航的重新开通,便是这一积极动向的显著例证。在全球航空业复苏的大环境中,中国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际客运航班量已恢复至 2019 年八成,中国航空市场潜力巨大  第1张

国际客运航班总体恢复情况

民航国际客运航班数量已恢复至2019年的约八成水平。这一数据揭示了国际航空客运市场正逐步走出低谷,迈向繁荣。疫情引发的旅客出行需求下降趋势正在逐步缓解。这一积极变化与全球疫情防控形势的改善及各国间交流需求的提升紧密相关。

全球人员交流的频繁增加,使得传统旅游地重新吸引了众多目光,同时,新的商务交流机会也层出不穷。这些变化共同促进了航空客运市场的回暖。这一发展态势为航空公司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它们必须应对客流量的不断攀升,同时还要应对行业内激烈的竞争态势。

国际航线计划调整冬春航季

国际客运航班量已恢复至 2019 年八成,中国航空市场潜力巨大  第2张

在2024至2025年冬季至春季航季,我国国际客运航班数量同比夏秋季增长了11%,货运航班增长则达到了16%。其中,飞往拉美、非洲和北美的航班计划显著增加。同时,中亚、东南亚、日韩以及欧洲等传统市场也呈现出稳步的增长趋势。这一变化表明,我国航空业在航线规划上对全球各地区进行了全面的调整。

国际航线调整全面考量了众多要素,涵盖贸易互动、旅游观光、文化交流等多重需求,同时亦涉及我国外交关系及双边合作项目。以拉美地区为例,航班计划量的提升或许源于贸易额的增长以及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我国航空公司竞争力提升

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提出,我国国际航线的恢复展现出结构性调整的特征,这一趋势反映出全球航空市场格局正经历变革。与此同时,国内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正不断上升。这种进步得益于中国航空业在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持续改进和优化,这些努力共同促成了这一成果。

我国机场设施不断进行升级与更新,涵盖了对大型国际机场的扩建工程、航空运输能力的增强以及乘务人员服务技能的培训加强。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国内航空公司吸引更多国际旅客,提升了其在全球航空领域的地位,并逐步改变了过去在国际市场中较为弱势的状况。

外国航空公司调整对华航线

国际客运航班量已恢复至 2019 年八成,中国航空市场潜力巨大  第3张

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众多外国航空公司对航线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达美航空为例,该航空公司在2025年6月恢复了上海至洛杉矶的直飞航线,并将每周航班数量提升至3班。肯尼亚航空也计划增设内罗毕至北京的直飞服务。而新加坡航空则进一步扩大了其在中国的网络布局,覆盖城市数量增至7个,机场增至8个,同时增加了航班班次。这些航空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庞大的旅游和商务市场的强大吸引力。

中国市场拥有庞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众多国际航空公司竞相争夺市场份额。中国游客在全球旅游市场的消费实力十分突出,此外,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商务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两个因素共同构成了吸引这些航空公司的核心要素。

政策推动国际旅客入境

航科院专家指出,我国已拓宽免签国家和地区范围,并实施了出入境便利化措施,这些措施显著增强了国际旅客来华旅游的意愿。这一举措是我国促进旅游业发展和加强国际交流的核心策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居民出境旅游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外国游客来华的意愿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该政策预计将吸引大量外国游客体验我国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并将促进商务人士之间的交流。随着跨境旅行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航空运输业面临如何更高效地应对新增的出入境需求的挑战。在应对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过程中,中国航空业将面临哪些变革?我们诚挚邀请大家参与讨论,并为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