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南岸区传来了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喜讯。9日,区生态环境局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展示了该区在“无废城市”项目上的显著进展。数据显示,南岸区不仅在关键指标上超出预期,还成功实现了绿色产业和废弃物资源化等领域的突破,一个宜居且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正逐渐显现。

一、绿色转型,南岸区交出亮眼成绩单

南岸区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惊人!指标完成率高达 93%,你还不知道吗?  第1张

抵达南岸,袭来一股清新的绿意。自“无废城市”项目启动以来,南岸区全力投入,成绩显著。目前,指标完成率突破九成,项目完工率超过八成,数据实显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实实践。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4.72%,危废安全处理率则为100%,凸显了南岸区在固体废物处理上的坚实进步。

南岸区绿色发展迅猛,绿色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从16%增至32%,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此转变不仅反映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亦彰显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重视和坚定决心。

二、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无废城市”

营造“无废城市”需凝聚全民力量。南岸区深谙其道,在推行过程中持续加强政府引领、部门协作、企业履责和公众参与的整体框架。通过发布实施蓝图,确立责任制、发展轨迹及时间表,南岸区为“无废城市”项目构筑坚实制度根基。同时,包括工业废弃物处理、农业残留物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处置等策略的实施,为具体工作进行精准导航。

南岸区“无废城市”项目得益于民众的热切参与,已成为其显著标志。在南山植物园,游客不仅能领略自然风光,还可在实践中了解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智慧。此寓教于乐的手段有效推动了环保意识的普及。此外,南岸区充分利用“六五环境日”等关键节点,大力展开宣传活动,广泛传播“无废”理念,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三、源头减量,筑牢绿色发展基石

南岸区专注实施固体废物源头减排策略,全面遵循“三线一单”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及交易制度等严格要求。此举有效降低固体废物产生,稳固绿色发展的基石。同时,区里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低污染产业发展,借助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南岸区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惊人!指标完成率高达 93%,你还不知道吗?  第2张

四、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显神通

南岸区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领域居全市及全国前沿。该区率先推行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回收,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环境威胁。同时,工业固体、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资源利用率均达到高标准,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双赢。尤为显著的是,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彰显了南岸区在垃圾分类领域的坚定承诺与显著成果。

五、跨区域协作,共筑生态安全屏障

为妥善解决省际危险废物转运难题,南岸区与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生态环境机构携手,构建了区域危险废物转运协作体系。此体系不仅夯实了南岸区废物安全处置的根基,更树立了区域环保合作的样板。据统计,2024年南岸区内部处理危险废物达7278吨,跨省处理量726吨,全域危险废物实现100%无害化处理,这一成绩体现了对生态环境安全的执着追求和稳固保障。

六、典型案例引领,探索“无废”新路径

在推进南岸区“无废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涌现了一批示范性关键项目,包括南湖社区的酵素制品、菜鸟驿站的包装回收、铜元局的智能分类以及广阳岛的废弃物资源化等。这些项目亮点不仅展现了南岸区的创新精神,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这些案例集群的形成,体现了南岸区深入挖掘并推广“无废”案例的成效,也是培育更优质无废工程的典范。

七、展望未来,全域“无废”指日可待

南岸区正崭新启航,对构建“无废城市”充满热情与期望。区域管理机构承诺,将持续深化“无废城市细胞”计划,通过推广“无废”工厂、学校、医院及驿站等多元“小细胞”项目,发掘并树立更多可推广的“无废”榜样。同时,南岸区亦将发挥垃圾分类及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的示范功能,打造全域“无废”布局,达成点面协同、连片推进、示范引领、全面进步的效应。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南岸区将实至名归地成为“无废城市”,为生态文明贡献南岸的智慧和力量。

南岸区在实施“无废城市”理念上积极探研,展现了迈向绿色转型与生态振兴的新模式。对此,欢迎您在南岸区无废城市建设方面分享您的看法和建议。评论区域期待您的意见,共同推动生态文明的构建。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和转发该文章,让更多人见证南岸区绿色发展的脚步与生态环境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