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广州迎来了一项重要事件——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正式拉开帷幕。该活动汇聚了众多力量,面向广泛的群体,致力于构建文化交流的桥梁,其意义尤为显著。
活动历程与参与人数
自2020年1月起,该大会已成功举办四届。在这四届活动中,共有超过110万名中外青少年踊跃报名。每届大会均呈现多样化形式,包括朗诵、演讲、戏剧独白及中华才艺展示等。借助中国故事这一独特媒介,中外青少年充分展现了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深厚情感。这些活动已成为众多青少年展示对中华文化理解的重要平台。
第五届大会现已启动,预计将吸引更多青少年加入其中。前四届活动的成功举办,无疑为本次大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的国际形势背景
国际局势瞬息万变,挑战与不确定性并存。徐伟新,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强调在当前形势下,各国亟需加强相互了解,以消除文化差异或不实信息导致的误解。“讲故事”这一方式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一直在通过世界各地的故事来洞察世界,反之,世界亦迫切希望通过故事来理解中国。这一理念赋予了大会更深远的宏观意义。
该活动旨在寻求共识与包容差异,展现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努力,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和稳定国际关系的和谐。
活动的新变化
胡敏,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作为大会发起人,阐述了本届大会的革新之处。大会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旨在激励全国青少年以更贴近民生的手法,讲述各自家乡和地方的故事。这样的叙述方式使得故事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易于大众理解。通过这些接地气的本地故事,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得以充分展现。
因此,中国文化的呈现将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涵盖了宏观的传统文化,还将包括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小众文化元素,这些元素也将登上国际舞台。
主旨演讲嘉宾精彩分享
本次活动期间,两位嘉宾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来自厦门大学的潘维廉教授,作为“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形象大使,阐述了其对讲述中国故事重要性的看法。他以外国人的视角,强调了文化传播对中国文化的深远意义。同时,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读博士生、港澳生代表陈童也发表了引人入胜的演讲,他结合个人经历和对国际关系的见解,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与会者通过他们的演讲,对此次活动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深度与广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报名工作安排
据悉,本届大会的启动之际,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下属的40余个城市分校将同步启动报名流程。与此同时,中国教育电视台将逐步开放报名渠道。此举将为有意向参与大会的人员提供更多报名选择,便于各地选手便捷报名。此次广泛、多途径的报名安排,有望推动参与人数达到新高。
这反映了主办方推广该活动的坚定意志以及对各方广泛参与的强烈期望。
活动的晋级安排
本次大会划分为城市、省级和区域三个阶段。这种逐步推进的比赛模式,旨在全方位评估选手实力,确保选拔过程的公平性。大会鼓励选手用英语分享家乡故事,这一举措亦彰显了家乡文化的价值。脱颖而出者,将有机会于2025年6月参加国际与国内青少年交流活动。
彼时,这些杰出的选手们将借助更高品质的呈现方式,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他们所经历的中国故事。
本次大会能否显著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敬请点赞、转发,并踊跃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