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下半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11月6日晚紧急发布通告。通告内容关乎登革热传播媒介伊蚊的监测风险预警。此信息直接影响到公众健康与安全,亟需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八个高密度监测点所在镇街
2024年10月的下半月,全省共计发现8处伊蚊媒介高密度监测点,这些监测点散布于各镇街。东莞大岭山镇位列其中。监测数据表明,该区域出现成蚊高密度情况。这一发现明确界定了高风险区域,对当地居民发出警示,并为防控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引。卫生部门可依据这些监测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措施,旨在降低登革热传播的潜在风险。
目前登革热治疗的局限
目前,医学界尚未成功研发出针对登革热的特效治疗方案。这一情况使得防控登革热工作的迫切性更加凸显。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登革热患者将面临更加严重的病痛,同时也将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这一现状进一步强调了采取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例如控制传播登革热的蚊子媒介、预防蚊虫叮咬,这些都是有效预防登革热发生的关键措施。
11月气候下的防蚊工作
随着深秋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空气变得干燥,降雨量也明显减少。尽管户外伊蚊的繁殖地有所减少,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对防蚊灭蚊工作掉以轻心。室内温暖的气候和水生植物的积水区域,依然有可能成为伊蚊繁殖的新场所。在这个季节交替的关键时期,公众必须对蚊子的繁殖情况保持高度的警觉。
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发布了一则关于登革热传播媒介伊蚊的监测风险提示。该提示详细介绍了利用布雷图指数法(BI)监测幼虫密度的方法,以及通过诱蚊诱卵器法(MOI)检测成蚊密度的技术。当BI数值超过20或MOI数值超过20时,表明伊蚊密度较高。若多个监测点在同一地区均出现这种情况,则该地区登革热流行的风险相对较高。明确这些监测指标对于科学评估登革热的传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从控制伊蚊到预防登革热
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指出,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对伊蚊的控制。积水为伊蚊幼虫提供了生长环境,清除积水即可阻止幼虫的繁殖,从而阻断成虫的生成,有效截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特别是在伊蚊密度较高的区域,公众的参与显得尤为关键。例如,倾倒盆罐中的积水,可以显著减少伊蚊幼虫的繁殖。这一措施对于防止登革热的大规模爆发具有决定性作用。
预防伊蚊叮咬的具体措施
登革热的传播过程涉及“患者、伊蚊、他人”三个环节,故预防伊蚊叮咬显得尤为关键。为此,需实施以下具体措施:定期至少每周一次更换水生植物的水源;确保花盆底部无积水;将用过的容器妥善存放在加盖垃圾桶中或倒置放置;清理房屋周边的积水;安装纱门纱窗,并在纱窗上喷洒杀虫剂以增强防护效果;若发现成蚊,应使用合格的卫生杀虫剂进行灭蚊处理;若室外蚊子数量较多,建议聘请专业公司进行灭蚊作业。
当前形势下,公众能否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尚存疑问。我们诚挚地呼吁社会各界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个人及他人的健康状态。若本文内容对您有所触动,恳请您点赞并积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