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严寒之际,清扫积雪和铲除冰层成为确保市民出行安全的关键任务。然而,融雪剂的应用却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能迅速清除积雪,保障道路通行无阻;另一方面,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亦不容忽视。这一矛盾现象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促使顺义公路分局开展相关试点工作。

融雪剂的双面性

融雪剂在消除积雪、保障市民安全通行方面确实发挥了作用。雪天,道路积雪结冰会对交通和市民日常生活出行造成严重影响。融雪剂能迅速溶解积雪,使道路恢复畅通。但过度使用融雪剂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它会导致土壤盐分增加,如同向土地投放“盐分炸弹”。过量的盐分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害,可能导致路边花草树木因土壤盐分过高而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此外,融雪剂还会对道路及配套设施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增加道路维护成本。

北京等城市将打造首都花园城市作为一项重要目标。降低融雪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达成此目标的关键所在。这一需求构成了顺义公路分局开展试点工作的核心背景。

融雪剂过多使用危害竟然这么大  第1张

开展试点工作

今年,顺义公路分局在扫雪铲冰作业中实施了减少使用或不使用融雪剂的试点项目。这一行动彰显了其在环保方面的坚定承诺。试点旨在提升扫雪铲冰作业的精准度和规范性,以降低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举反映了顺义公路分局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的深思熟虑。

从宏观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此类试点通常扮演着先锋角色。一旦试验取得成效,便能为其他地区输送宝贵经验,示范如何在确保市民出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环境保护。这代表了对于现代城市管理理念的一次深入探索。

融雪剂过多使用危害竟然这么大  第2张

融雪剂使用要求

顺义公路分局对融雪剂的使用制定了严格规定。规定要求相关作业单位采用低氯低钠型融雪剂,并严格限制纯氯盐类融雪剂的使用。此举旨在显著降低融雪剂在扫雪铲冰作业中的不良影响。此外,分局还将定期对融雪剂产品及其使用情况进行抽查。这一措施旨在确保所使用的融雪剂符合规定标准,有效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道路使用。

严格控制使用量,严禁任何不合格产品的使用。此严格监管体系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融雪剂可能引发的环境及设施风险。此举充分展现了公路分局在扫雪除冰作业管理上的细致入微。

控制使用量举措

为确保融雪剂用量得到严格限制,公路分局实施了多项策略。提升机械清扫作业的频率是关键措施之一。同时,扩充除雪作业人员队伍并延长作业时间,也是增强除雪效能的有效方法。这些举措旨在降低融雪剂的使用频率。比如,在轻微降雪的天气条件下,通过增加人力和机械设备的投入,便足以完成除雪任务,从而减少对融雪剂的依赖。

依据降雪状况及气温数据,需精确合理地运用融雪剂。针对不同的降雪程度与气温条件,融雪剂的应用方法亦有所区别。例如,当气温较低且降雪量较多时,可能需适量增加融雪剂以加快除雪效率,然而亦需关注对环境的影响;而在降雪量较少且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融雪剂的使用。

融雪剂过多使用危害竟然这么大  第3张

重点路段保障

本次试点期间,公路分局对四条关键路段实施了重点保护措施。其中,顺平路(机场东路至右堤路)6.48公里路段全面禁止使用融雪剂,这一举措凸显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并可能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高白路(京沈线至火沙路)、怀昌路(昌平至火寺路)和龙凤路(顺平路至昌金路)共涉及20.67公里路段,其融雪剂使用量较往年减少至20%,这一调整是基于这些路段特殊环境状况的考量。

在剩余的管养区域内,道路融雪剂的施用量较往年减少了50%。这种针对不同路段、按比例精确控制融雪剂使用量的方法,体现了公路分局在管理工作上的细致入微和科学严谨。该措施既有助于在特定路段强化环境保护,又确保了其他路段除雪作业的高效进行。

除雪作业管理

公路分局持续优化扫雪铲冰的精细化管理。其核心原则为“全面禁止、尽量减少、精准操作”。主要采用机械方式进行扫雪,科学合理地运用融雪剂成为一项有效的管理手段。机械扫雪无需过多依赖融雪剂即可有效清除积雪。例如,引入了98台套多功能抛雪机、多功能除雪机(具备破冰功能)、扫雪刷、除雪铲等设备,显著增强了机械扫雪的效率。

在除雪作业中,采用分段编组和巡回作业模式。根据实际雪情,合理调配作业人员,适时调整作业频率。力求实现“雪落即清、雪中畅行、雪停路畅”的作业标准。确保实现“公路通行无阻、运营不受影响”的除雪目标。这一目标的达成,不仅是公路运营管理的必要条件,更是保障市民出行安全的重要举措。

当前面临的问题在于,此种针对不同路段按比例调整融雪剂使用量的方法,是否适合在其它区域进行推广?诚挚邀请各位在评论区发表意见,并期待大家为本文点赞及转发。

融雪剂过多使用危害竟然这么大  第4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