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傍晚5时,泸县海潮镇的泸州市锡林养殖专合社出现了鲈鱼争抢食物的景象,场面十分壮观。这些鲈鱼并非在常规的池塘中觅食,而是在水桶里激烈“抢食”,这一不寻常的举动无疑吸引了众多目光。
鲈鱼的独特居住环境
泸县海潮镇缺乏用于鲈鱼养殖的池塘。若重新挖掘池塘,成本高昂且耗时较长。水桶养殖成为了一种解决方案。据数据显示,一亩池塘最多可养1000尾鲈鱼,但专合社的水桶养殖产量已超过20亩池塘。具体来说,13个水桶共养殖了1.3万尾鲈鱼。由此可见,水桶养殖在产量上具有明显优势。此外,水桶养殖易于管理,有效降低了成本。
水桶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池塘养殖中的某些难题,比如鲈鱼的排泄物及饲料残留物的处理。这一方法能有效预防上述问题。
养殖规模与计划
2024年5月,该基地投放了鲈鱼苗种,共计17万尾。鲈鱼的生长周期介于6至8个月,体型达到约1斤时即可销售。目前,鲈鱼的生长状况良好,预计将在来年端午节前后进入市场。目前市场上鲈鱼的售价大约为每斤20元,一旦这些鲈鱼上市,预计将带来超过400万元的收益。这一数额相当可观,同时也体现了该养殖基地的发展潜力。
养殖基地针对即将投放市场的众多鲈鱼,制定了详尽的销售策略。这一策略是基于鲈鱼的生长状况及市场需求的综合考量。该计划有望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智能化循环水养殖优势
该养殖方式运用了智能化的循环水养殖技术。每个水桶均装有进水口、排水口、增氧设备和水车等。仅需使用一部手机,即可轻松控制桶内各项功能。
手机具备操控水电及增氧功能,一旦增氧设备停止运行,手机即刻发出警报。此外,用户还可通过手机调整桶中水位,这一操作简便快捷,显著提升了养殖管理的效率。
循环的养殖体系
该养殖模式高度重视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鱼类的排泄物以及饲料残留物,通过排污管道被提取,随后在生态水池中经过物理过滤和生态净化处理,最终被重新输入养殖桶中,实现了资源的循环使用。
该循环利用的清洁水资源适宜于高密度养殖。同时,鱼类排泄物经过发酵后可转化为肥料,这些肥料用于基地种植的牧草和蔬果,从而丰富了基地的产业类型。
泸州市水产发展概况
泸州市位于独特的地理区域,具备多方面有利条件。近年来,该市积极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截至2023年,养殖面积已扩大至14万亩,总产量达到11.15万吨。养殖品种丰富,包括鲈鱼、小龙虾等。渔业经济总产值实现23.5亿元。
2024年,全市水产品产量预计达到11.67万吨,同比增长4.65%。此增长显著推动了地区经济的进步。
对水桶养殖的展望
泸县海潮镇的鲈鱼水桶养殖方法展现出了显著成效。该模式具有多项创新亮点,例如在无池塘环境中实现高产量养殖,并采用了智能化管理模式。
然而,此种养殖模式能否持续获得高额回报?它是否适合在异地推广?我们期待广大读者在评论区发表见解,并欢迎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