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葫芦岛市在“8·20”洪灾中受损的5447户D级危房重建工程已全面完工。这一成果使得受灾群众能够温暖安全地度过寒冬,带来了令人欣慰的变化。
工程竣工成果
葫芦岛市建昌、绥中、南票等受灾区域,受灾民众已迁入新居,开启新的生活篇章。其中,5447户D级危房重建工程已全部竣工,并符合入住条件。全市范围内7250户住房的维修加固工作也已圆满完成,目前正着手进行周边配套设施和环境整治。这些数据充分展现了葫芦岛市在灾后重建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显著成效。同时,这些成果也显著提升了受灾民众的居住环境,使他们从受灾困境中迈向了幸福的新生活。
重建后的住宅条件优良。整齐排列的集中安置重建房屋,每栋都显得舒适而温馨。以建昌县黑山科乡姜杖子村的王贵强家庭为例,他们于11月1日搬入了大约110平方米、拥有三室一厅的新居。室内装修细致入微,家具全新,家电及厨具一应俱全。
受灾群众反映
以王贵强家庭为样本,我们可以观察到受灾群众的生活状态。他家宽敞明亮,装饰温馨,且配备了齐全的日常家电和厨具。在带领记者参观时,他面带微笑。他们还坐在暖和的火炕上,畅谈美好的生活,对新居住环境表示满意。王贵强爱人在新居中浇花的场景,也展现了居住环境的舒适性。众多类似王贵强的家庭,在新家中享受着稳定的生活。
受灾群众面临生活上的重大转变。过去,他们居住的老旧房屋条件不佳,而如今的新居则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不再面临受灾后可能无家可归或居住在恶劣环境中的困境,转而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对未来充满期待。
干部积极作为
自9月15日工程全面启动以来,葫芦岛市各级住房建设专班干部已连续放弃休息日。他们舍弃了周末与节假日,每日坚守一线工地进行督导与服务。这些干部构成了推动工程进展的核心力量。他们团结协作,与时间赛跑,积极应对并努力克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葫芦岛市县区主要领导每日进行工作调度,全市则每周举行灾后重建工作的调度会议。各领域专业小组对工作进行细化,实施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等措施。这些安排确保了重建工作的效率和秩序。领导和干部们的辛勤付出,是工程得以快速且高质量完成的坚实保障。
人力物力投入
葫芦岛市在重建工程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该市已累计动用1300余支队伍,2.3万名建设者参与其中,并有2800余台机械设备助力。如此庞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凸显了重建工程的宏大规模,同时也反映了葫芦岛市对该项工作的极高重视。
众多人力与机械的紧密配合,确保了各项工程能够迅速进展。无论是住房的维修还是重建,均需大量劳动力从基础建筑工作着手,机械则负责运输材料并参与建造,正是这种协作使得众多受灾房屋得以重建。
重建的意义
葫芦岛灾后重建工作已顺利完成房屋修缮与重建,标志着该地区从应急建设阶段过渡到了系统化规划建设的阶段。这一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过去以应急抢修住房为主,而现在将着手对受灾区域进行全方位的建设规划。
受灾群众将得以在新落成的住宅和优化后的社区环境中安居乐业。对于整个城市而言,这标志着向恢复灾前全面状态的重要进展。此举预示着城市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灾后新生活
当前,受灾地区普遍呈现出一派群众搬迁新居的热烈景象。受灾的民众正开启崭新的生活篇章,例如王贵强一家,正沉浸在温馨的新居之中。在新居中,他们得以实现诸多生活愿景,王贵强便是在那火炕上畅谈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各位读者,若您所在地区遭遇类似灾后重建项目,葫芦岛的经验能为您提供哪些启示?期待您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积极参与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