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上,众多网友纷纷晒出父母高额的微短剧消费记录,此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方面,中老年人群对微短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大量进行付费;另一方面,子女们对这一现象表示担忧,并对微短剧中的付费模式提出了质疑。
中老年人热衷微短剧
在当前社会,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中老年人群体也开始热衷于使用手机。特别是微短剧,已成为他们偏爱的内容形式。例如,林雯的母亲便从观看电视剧转变为在手机上浏览短视频,微短剧成为她主要的观看选择。同样,陈洁羽的母亲,过去并无特别的爱好和看电视的习惯,如今也陷入了这一娱乐方式。这一现象反映出微短剧在中老年人群体中拥有庞大的观众基础。这些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休闲方式之一便是观看微短剧,许多人甚至将其作为每日必做的活动。
众多中老年人在业余时间常会拿起手机观看短视频剧。其中,一些老人在孙子被送往幼儿园后,如同送别的奶奶一般,热衷于观看霸道总裁类短剧。尽管剧情多与现实相去甚远,她们在观看时却体验到一种虚幻的满足。诸如40岁清洁工与公司总裁一夜情后怀孕并收获真爱的离奇情节,更是特别吸引他们的目光。
高额付费引子女担忧
中老年人对微短剧的付费金额之高,令人瞠目结舌。许多家庭子女发现,父母的付费记录竟然如此之高。林雯原本担心孩子充值游戏,却未曾料到需要担心母亲在短剧上的消费。陈洁羽查看母亲的微信账单后,对其“数不尽”的短视频付费感到震惊。吴卫发现,父亲成为了多个微短剧小程序的会员,年费从198元到289元不等,且父亲已开通了62个短剧程序。对于收入不高、生活节俭的老人来说,这种行为子女难以理解,与他们的日常消费观念存在较大差异。
子女们对此情形表现出深切忧虑。以林雯为例,当她发现母亲在支付上存在众多漏洞时,她不得不让母亲暂停观看,并关闭了免密支付功能。同样,吴卫也未曾料到,那位平时对几块钱停车费都颇为心疼的父亲,在短剧付费方面竟然如此慷慨。
付费套路初露头角
微短剧领域存在诸多付费策略。主编王勇透露,其团队在工作中常收到面向中老年人的剧本,内容多围绕中老年人的兴趣点,如闪婚、亲情和轻松愉快的题材。他们采取的策略是先让观众免费观看几集,一旦观众产生兴趣,就必须付费解锁才能继续观看后续内容。
众多小程序在支付提示方面存在模糊地带,例如林雯为短剧充值49元后,便频繁接收到续充提示,而她对此前每集的具体扣费详情却一无所知。更有甚者,观看完毕后,部分程序甚至不提供消费记录。
大数据精准推送影响
大数据的推动使得状况愈发加剧。中老年人一旦观看过某部短剧,大数据便会不断推送类似内容。这导致他们被微短剧所环绕。以吴卫家的奶奶和父亲为例,一次观看后便不断收到推送,这显著提升了他们继续观看并付费的几率。这种现象也从侧面揭示了大数据在数字消费领域的强大影响力,对辨别能力较弱的中老年人而言,构成了一个不小的诱惑陷阱。
中老年人的消费观念
中老年人在消费观念上呈现出一些独特性。例如,部分老人认为自己的退休金足以应对小额消费。以林雯的母亲为例,她了解到小区里的其他老人都在观看并有人投入更多费用,却并不在意。这种心态反映了他们在心理上对这类消费的接受,但并未充分意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诱导性消费或不合理的付费问题。这一现象揭示了他们在面对新型数字消费时,警惕性有待提高。
新兴消费背后的隐患
微短剧消费领域存在诸多风险。在家庭层面,两代消费观念的分歧可能导致子女与父母间的冲突。市场层面,大量付费陷阱和不规范的消费记录表明该市场亟需加强监管。中老年人等消费者的权益可能遭受损害。这种新型消费形式无疑对受众生活和家庭财富分配产生了影响。我们不禁要问,微短剧消费能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大众是否应关注中老年人在新兴数字消费中的权益保护?欢迎点赞并分享本文,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