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饼虽小,却承载着跨越千里的温情。位于兰溪游埠古镇的三家酥饼店,用一上午的时间精心制作了1500个酥饼,赠予了学校的孩子们。这一温馨的举动背后,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援川教师陈然的一堂课,正是这个温暖故事的起点。
援川教师特色课
今年九月,陈然从浙江赴川,担任了思源实验学校三年级语文教师。该校位于半山腰,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中多数为留守儿童。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陈然察觉到他们在课外知识方面存在不足,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开设了特色课程。到了十月底的周五,他精心准备了一堂关于“金华酥饼”的特色课程,许多孩子此前未曾品尝过这种源自浙江的地方小吃。
在那些孩子中,陈然被一个孩子向同学分享酥饼时特意包起一份准备带回家给父母的行为所感动,这一举动也成为了后来酥饼店赠送酥饼活动的起点。
浙江到四川的帮扶
陈然身为援川教师,将浙江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理念引入了思源实验学校。尽管从浙江到四川相隔数百公里,但教育援助的力量将两地紧密相连。在此过程中,陈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好奇心,他不懈地寻求方法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这节课虽是他诸多努力中的一小部分,却成为了激发酥饼情感的关键所在。
游子郎威的善良之举
郎威及其家人在游记酥饼店紧急筹备。郎威,一位在贵州有过创业经历的老板,对西南地区怀有深厚的感情。当他得知思源实验学校有大量留守儿童时,他决定采取行动。该店平日里一天可制作超过1000个酥饼,其中500个酥饼的销售额相当于半天的营业额。然而,郎威认为赠送酥饼所带来的精神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他还表示,只要孩子们有需求,酥饼将供应充足。
聋盼酥饼店的爱意
聋盼酥饼店历史悠久,自1985年成立以来便享有盛名。如今,年逾七旬的潘志景已将店铺交由女儿和女婿管理,然而此次所赠酥饼却是他和老伴亲手制作。他的外孙女与同学年龄相近,这让他不禁心生怜爱。他自谦只是做了件小事,同时热忱欢迎通江的孩子们来兰溪游玩,品尝他们家的特色酥饼。
酥饼传递亲情与爱心
酥饼将分发给全校师生。对这些孩子而言,它们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与家人共享的温馨。虽然酥饼体积不大,却承载着深厚的爱与善意。对于四川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不在身边,这份来自遥远小镇的关怀犹如阳光照亮了他们的心房。
浙川情谊的凝聚
兰溪人民的心意,浙川两地深厚的情感,都浓缩在这1500个酥饼之中。尽管援川之路漫漫,陈然却信心满满。他深知,在这条路上,有如酥饼店般温馨的支持力量。这种情感的建立,将促进两地更广泛的交流与协作。您认为,这种民间的援助是否能够激励政府及更多力量,共同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欢迎留言交流,并请点赞及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