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无数商旅、使节和传教士从西方前往东方,踏上中国大地,留下了众多传奇。其中,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他的游记对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一场以这一主题的文献展览即将拉开帷幕,届时又将有哪些令人惊喜的发现呈现于世?

展览开幕盛景

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在沪开幕,重现 13 至 14 世纪中西交流辉煌历史  第1张

11月3日,上海图书馆东馆迎来了“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文献展的盛大开幕。众多文化爱好者和学者纷纷前来参观。这座文化汇聚之地,当天呈现出热烈的氛围。此次展览的举办,凸显了对马可·波罗及其游记所蕴含文化价值的重视。参观者们带着浓厚兴趣步入展馆,渴望深入了解那段中意文化交流的宝贵历史。

在开幕式期间,观众们依次踏入各个展区。入口处的指示牌十分显眼,清晰地标示了各区域的展品主题,从而确保了观众能够轻松地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区域。

展品丰富多元

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在沪开幕,重现 13 至 14 世纪中西交流辉煌历史  第2张

本次展览汇聚了来自意大利的收藏机构以及上海图书馆的众多珍贵文献。展品数量众多,共计超过一百件,涵盖了中外文献的精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马可·波罗游记》的手抄本及多种语言的印刷版本,这些不同版本的游记本身就令人赞叹。此外,展览还呈现了19世纪至今与马可·波罗相关的中文书籍与报刊。同时,展示的还有中意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文献。这些展品让观众能够全面把握中意文化交流的历史发展。

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在沪开幕,重现 13 至 14 世纪中西交流辉煌历史  第3张

部分书籍配备了精美的插图,这些图像直观展示了当时对马可·波罗事迹的理解。另外,众多古老的报刊资料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有关其故事传播的记录。

珍稀展品首展

本次展览呈现了数件别具一格的珍稀藏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可·波罗游记》的四部抄本,它们在抄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展出的还有马可·波罗叔叔老马可的遗嘱以及但丁的《神曲》等极为罕见的手稿。这些藏品均极为珍贵,均出自意大利知名收藏机构,并且是首次在中国亮相。这些展品引发了众多参观者的极大兴趣。

专注于马可·波罗历史与文化领域的学者们,迎来了一个极为罕见的机会。他们细致入微地环绕展品进行观察和研究,力求发现新的线索,或深入挖掘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在沪开幕,重现 13 至 14 世纪中西交流辉煌历史  第4张

展览意义之深度

今年正值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成立20周年之际,亦适逢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此次主题文献展承载多重意义。该展览旨在利用文献资料,揭示马可·波罗及其《游记》在中意及东西方交流中的显著作用。同时,它还深入探讨文献所蕴含的深厚内涵,涵盖全球文明史中文化、知识的传播与融合过程。

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在沪开幕,重现 13 至 14 世纪中西交流辉煌历史  第5张

此次展览为公众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文化交流重要性的机会。在此过程中,观众得以见证这些交流在历史长河中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贡献的巨大能量。这一体验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意文化交流的深刻认识。

促进文化交流

特此邀请中意两国学者参展,此活动旨在向公众推广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此举目的在于提升公众对《马可·波罗游记》的解读层次和文化影响力的理解。通过知识的广泛传播,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中意文化交流的历史。在交流过程中,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马可·波罗的游记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深入阐释。

一些学者将古代的文化交流实例与当今国际关系的演进相融合,以此来凸显实例的显著意义。与此同时,还有学者基于文物保护的角度,对这些珍稀展览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推动两国关系

中意两国交往源远流长,文化交流中相互融合与创新,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图书典籍在交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期望此次展览能加深中意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认知与理解,进而促进双方的友谊与合作。此次展览宛如一座连接双方的桥梁。

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在沪开幕,重现 13 至 14 世纪中西交流辉煌历史  第6张

面向未来,我们有理由预见,此次展览将激发更多中意间的交流与互动。关于此展览,您认为它在哪些方面仍有潜力,能够进一步加深中意两国之间的联系?

本文聚焦于“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这一主题,对文献展览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阐述。展览内容不仅包括展品本身的展示,还深入挖掘其深层含义,力求从多个角度进行呈现,向读者提供详尽的事件信息。

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在沪开幕,重现 13 至 14 世纪中西交流辉煌历史  第7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