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位于粤东地区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现代化会展中心——汕头国际会展中心,已成功投入运营。这一事件,无疑标志着粤东会展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投资建设背景

汕头国际会展中心:粤东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现代化会展中心已投入使用  第1张

汕头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这一大型项目,汇聚了众多力量的共同协作。项目展现了汕头市强化城市会展功能的坚定决心。由何镜堂领衔的设计团队精心设计,中交四航局承担建设重任,华发国际会展管理有限公司则负责其专业化运营管理。众多知名机构的参与,彰显了对项目前景的普遍看好。此举亦体现了汕头在城市发展中积极整合优质资源的策略智慧。同时,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各参与方发挥各自优势,确保项目从规划到运营的专业性和连贯性。

会展中心建设阶段,参与各方严格遵循高标准规范,齐心协力朝着既定目标努力。这一过程中的投资及合作纽带,亦暗示了汕头在今后类似的大型城市建设中,有望采纳的创新型模式与路径。

规模与布局

汕头国际会展中心规模宏大。该建筑的总高度为36.3米,占地面积达8.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5.37万平方米。内部布局合理,净展览面积达5万平方米,登陆厅面积达2万平方米,并设有5个6000平方米的展厅。此外,会议区域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包括4500平方米的无柱式超大型宴会厅、3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以及30余个中小型会议室。该布局与面积配置,能够满足各类规模和类型的会展需求。无论是大型国际商品展、中型区域商务会议,还是小型企业内部交流,均可在该中心得到满足。

建设速度惊人

中交四航局汕头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团队展现出惊人的建设速度。原定三年工期,他们仅用一年半便完美收官。这一建设效率彰显了团队卓越的专业技能和高效的执行力。施工团队精心组织,高效调配资源,为这一成就提供了坚实保障。对比同类型项目,这一速度更显其价值,为其他城市建设大型会展中心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管理和工程管控经验。

节省出的建设周期使得会展中心能够早日启动运营,为粤东地区的经济增长及早作出贡献。对于城市会展业的繁荣乃至城市形象的改善,提前一天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均具有显著的重要性。

文化元素融合

步入展会中心内部,眼前呈现的是浓厚的潮汕文化氛围。“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的设计理念贯穿整个展馆。红头船这一象征潮汕精神的元素,在现代展厅的空间中,展现出古老与新颖的结合。潮汕嵌瓷、特色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比比皆是。无论是潮汕的风景名胜还是金凤花图案,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彰显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这种文化元素与现代化会展建筑的完美融合,在国内众多会展中心中实属罕见。

潮汕地区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得以展现,同时,国内外参展者和参观者得以直观感受潮汕文化。此举对于推动潮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显著作用,且对于提升潮汕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独特的艺术设计

会展中心内外均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其内部通过巨大的金属垂幕,阳光投射下营造出波光粼粼、波浪翻滚、帆船起航的视觉效果,呈现出步移景异、画卷连绵的奇妙视觉体验。登录厅内的巨幅画作《潮起逐浪》,高达14.9米,宽7.1米,面积达105.79平方米,尤为引人注目。项目团队在传统镶瓷工艺上进行了创新,运用立体拼瓷技术,手工拼接了10万块瓷片来完成这一艺术创作。外观设计以“潮起逐浪、扬帆起航”为主题,建筑形态宛如船只,屋顶设计如同海浪,是对潮汕文化的一种现代诠释。

观察这些独到设计,会展中心不仅是一座用于展览与会议的设施,更是一件蕴含丰富文化意蕴与艺术价值的艺术品。此举对于增强汕头城市文化的吸引力及在艺术领域的辐射力,发挥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细节处的潮汕特色

潮汕特色在细节之处得以充分展现。项目团队充分考虑到展馆的使用需求,巧妙地将潮浪、海鸥等元素融入展厅天花设计,将潮水的意境从室外延伸至室内空间。大门两侧的古铜色金属板艺术雕刻,巧妙地融入了中山亭、汕头步行街骑楼、南澳大桥、红头船等地域美景,塑造出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现代化展馆形象。这些精心设计的细节,如同珍珠一般,将潮汕的地域文化点缀在会展中心的各个角落。

邀请函已派发,会展中心门户洞开。汕头国际会展中心的正式启用,将为粤东地区的会展经济注入新活力,并可能对城市整体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诚邀各位读者在评论区发表见解,共同探讨此话题,并请分享及点赞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