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海扬水工程中的最长渡槽——长山头大渡槽,其更新改造项目现已启动,引起广泛关注。该渡槽自运行以来已历时41年。此次改造工程投资达6558万元,工期为11个月。项目完成后,将显著增强其对干旱地区的服务能力。
长山头大渡槽的历史意义
长山头大渡槽承载着非凡的历史价值。该工程于1980年动工,是固海扬水灌区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渡槽全长1064米,顶部距离清水河床51米,单个槽壳重量高达70吨。在当时大型吊装设备匮乏的背景下,建设者们凭借创新设计,成功研制出跨距352米、吊高40米的大吨位缆索吊装工具,建成了这一关键工程,成为宁夏水利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该渡槽在当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着为固海灌区65.75万亩农田灌溉的重任,同时为12万城乡居民及40万头牲畜提供饮用水源,其设计流量达到每秒22.5立方米。
更新改造的原因
该渡槽自投入使用以来,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亦暴露出诸多问题。固海扬水管理处水政科负责人吴荣指出,工程因长期运作而出现老化现象,诸如钢筋锈蚀膨胀、混凝土剥蚀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工程的安全运行,也催生了此次的更新改造工程。改造工作刻不容缓,若问题持续恶化,渡槽的整体功能将大幅下降,对当地灌溉及人畜饮水供应将造成严重影响。
基于当地实际的发展需求,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发展需求促使对渡槽实施改造,以确保其持续且高效地发挥功能。
更新改造工程内容
本次改造工程涉及长山头渡槽的主坝段、非主坝段以及进出口连接段,总长度达到1228.1米。施工中采用了高速公路桥预应力T型梁结构,该结构宽度与高度均超过高速标准T型梁断面,单片梁重量高达160吨。工程中使用了7束共9根直径为15.2毫米的钢绞线,每根钢绞线的拉力可达180吨。值得一提的是,在梁体张拉压浆后进行吊装的做法,在宁夏地区尚属首次设计施工。
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和充分论证,这些改造举措被采纳,其目的是全面提升渡槽的品质与性能。此举旨在确保渡槽在未来能够持续有效地执行供水、灌溉等关键任务。
工程进展情况
自9月5日起,工程依照既定计划稳步进行。截至目前,已有40节预制渡槽槽壳整齐摆放,T型梁预制件在蒸汽中强化处理,12根灌注桩浇筑工作亦已完成。宁夏固海扬水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六期)的技术负责人郭绪龙表示,计划在冬季灌溉结束后拆除旧渡槽,并在春季灌溉前完成水下施工任务。
为确保工程进度,现场150名工作人员与12台机械设备紧密协作,全天候紧张施工。同时,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责任落实到个人,从原材料进场至混凝土养护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把控,力求工程质量达到最佳状态。
对当地的影响
渡槽改造工程具有重大影响。若工程顺利完成,将显著增强固海扬水工程对宁夏中部干旱区的服务能力。此举将确保当地农业灌溉的稳定性,有效解决因渡槽老化可能引发的供水短缺问题,从而使得65.75万亩耕地能够得到更高效的灌溉。
居民用水供应将得到显著提升,12万城乡居民及40万头牲畜的饮水稳定性将得到保障。此举将有利于维护当地居民和牲畜的健康,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
展望未来
宁夏最长的渡槽改造工程前景光明。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推进,每一步都预示着向成功的迈进。若后续工程能持续按计划实施,该渡槽将重现活力。
宁夏水利工程改造项目未来将树立成功典范,并为其他遭遇相似问题的水利设施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经验。您是否对渡槽改造完工后的新形象充满期待?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点赞并分享您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