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北站站房钢结构屋盖顺利合龙,1300 多名工人争分夺秒赶工期  第1张

10月31日,宜昌北站成功实现了站房钢结构屋盖的合龙,这一成就无疑是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显著里程碑。该事件不仅标志着工程即将进入新阶段,同时也彰显了建筑领域的巨大成就。

宜昌北站的重要地位

宜昌北站作为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的关键节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该站占地面积达17.33万平方米,其中站房总建筑面积达到7.99万平方米。如此庞大的规模,充分彰显了它在铁路交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未来,宜昌北站将面临巨大的客货运输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交通便捷性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全国交通网络布局中,宜昌北站的完善将有助于进一步打通沪渝蓉高铁线路,加强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施工现场景象宏大。逾1300名工人在这片犹如“钢铁森林”的区域内往来穿梭,争分夺秒地推进建设。他们犹如不知疲倦的陀螺,齐心协力,致力于工程的顺利进行。

屋盖的建筑结构与特性

该站房屋顶采用正交管桁架钢结构设计,其外观宛如一座壮丽而精致的钢铁艺术宫殿。钢桁架整体重量约为5200吨,由44根菱形钢柱和26根圆管钢柱共同支撑。桁架的最大跨度达到了173米,最大悬挑长度为20.8米。这些数据直观地展现了屋盖设计的宏伟与复杂性。这一独特的建筑结构不仅彰显了设计团队的智慧,同时也对施工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整体施工过程中,众多技术难题亟待解决。例如,对于这种大规模且结构独特的屋盖,如何在施工中确保其结构稳定性,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尽管如此,建筑人员勇于承担重任,积极应对挑战。

施工难题的破解

屋盖钢桁架因跨度宽广、结构繁复,施工过程中遭遇了众多难题。面对这些困境,项目承建方中铁建工集团采取了积极措施。他们通过多次模拟分析和深入探讨,最终决定采纳“多点液压整体提升技术”进行施工。首先,在地面完成钢桁架的拼接工作,然后将其整体提升至设计高度。这一技术有效解决了场地空间不足的问题,并确保了工程施工的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屋盖钢桁架共经历了六次提升作业,其中单次提升的最大重量接近1800吨。此类大规模重量的提升作业,对施工安全构成重大挑战。此外,每一次提升操作都要求进行精确的计算,并确保团队成员间的实时协作与沟通。

钢结构提升过程的监控

钢结构提升作业中,精确度至关重要。徐陈星指出,通过采用多点液压同步整体提升技术,可将提升误差限制在2毫米以下。此外,在钢桁架上增设了多种传感器,包括温度、应力及变形传感器等,对提升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此举旨在全面保障桁架施工质量,确保建筑外观既简约又美观。

细致的监控任务,对人力资源和物资投入要求颇高。技术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必须保持极高的专注度,任何细节都不可忽视,丝毫不得松懈。

钢结构焊接工作的关键

屋盖钢结构施工中,焊接工序至关重要。站房的钢结构焊缝总长度高达8万米。为保障施工质量,特聘请了技艺娴熟的焊工进行作业。凭借其专业素养,焊缝的合格率一次性超过95%,确保每一处焊接都坚固可靠。

每一处的焊接都细腻如针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屋盖结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焊工们如同艺术家,在高空中对钢铁结构进行精心的塑造。

后续工程的规划

宜昌北站站房主体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雨棚主体及金属屋面底板,均已建设完成。附属配套设施的施工亦按预定计划稳步推进。后续工作将包括金属屋面的施工、玻璃幕墙的安装、室内装饰装修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等。计划于明年9月30日前,实现宜昌北站的正式交付和运营。

为确保各后续工程间的衔接与协调达到精确标准,需进行周密规划。例如,在安装机电设备时,必须充分考虑室内装饰装修的布线等众多相关因素。

大家对宜昌北站计划于明年9月30日投入使用的消息有何看法?欢迎踊跃点赞、转发本文,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