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最近公布了《青岛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及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对大气污染防治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方案中涵盖了多项与青岛未来空气质量及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举措。这一议题无疑引发了青岛市民的高度关注,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空气质量目标明确

至2025年,青岛市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将PM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力求优良空气质量天数比例达到88.8%,并将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控制在1天以内。这一空气质量目标具体而明确。这些目标的制定基于充分的历史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城市发展趋势分析,体现了青岛市提升环境质量的坚定承诺。达成这些目标,不仅有助于降低居民呼吸道疾病的风险,还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此外,这一举措对塑造青岛市良好的环境形象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青岛印发方案:空气质量改善进行时,四减四增行动成效可期  第1张

当前,众多城市正致力于提升空气质量。青岛设定了2025年达成此目标的计划。届时,青岛在全国范围内将能达到怎样的空气质量水平?

四减四增概念内涵

“四减四增”政策覆盖了众多关键领域。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必须淘汰过剩和落后的产业,并着力增强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以实体经济为例,那些污染严重、能耗高、产能过剩的工厂,若不及时调整,将严重拖累整个产业的效益。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大幅减少煤炭消费,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尤为关键。目前,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仍有较大调整空间。在运输结构优化方面,应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相比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更环保、效率更高。在农业投入结构上,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有助于减轻土壤污染。

“四减四增”彼此关联紧密,任何一方的变动都可能对整体造成影响。在实施过程中,如何确保不同领域在减与增的步伐上实现有效平衡,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行动

建议逐步放宽对涉气行业限制类工艺与设备的管控。为此,将针对现有产业集群制定专门的整改方案。这一举措将对某些传统制造业产生显著效应。方案内容涵盖依法淘汰部分企业、搬迁至指定园区、原地升级改造以及提升部分企业的质量。这种分类处理方法旨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例如,可能促使一些规模较小、技术较为陈旧的工厂被淘汰,而规模较大、技术实力较强的工厂则通过改造实现升级。

在绿色升级的大潮中,大型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领先的技术水平,占据了市场先机。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小型企业该如何调整策略,努力奋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能源结构转型方向

能源低碳化转型的步伐需加快。据预测,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预计将增至约15%,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超过30%,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目标力争达到约530万千瓦。青岛地区对新增的燃料煤气发生炉实施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并积极推广清洁低碳的能源形式。此外,该地区还对热电联产电厂周边的燃煤锅炉进行了关停或整合,旨在有效减少煤炭能源的消耗。

这一系列计划在资金投入方面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交通结构优化重点

2025年之前,青岛港的铁路进港率有望突破70%,与此同时,港口中大宗货物的清洁运输方式占比预计将超过85%。这些变革将对青岛港的运输格局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市区公交车辆大部分将升级为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型,这将有助于显著减少城市交通的尾气排放。此外,绿色港口的建设同样至关重要,预计到2025年,港内水平运输工具中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将达到70%,船舶冒黑烟的情况也将基本消失。

实现这些目标,是否会对现有的物流运输成本有较大的影响?

方案实施的后续影响

青岛市推行此方案,将显著作用于城市的多个领域。市民将直接受益于空气质量改善,从而提高健康水平。对企业来说,无论其行业属性,都不得不面对转型和升级的挑战。这一举措也将助力青岛在环保领域树立起新的区域竞争优势。同时,方案的实施还将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观念的深刻变革。

在当前这场变革的浪潮中,市民们应如何更高效地参与其中?我们衷心邀请您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在评论区发表您的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