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上海将成并购重组示范区,3000亿交易规模引爆市场  第1张

12月10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公布《上海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支持方案(2025—2027年)》,该方案受到广泛关注。方案制定的目标有何依据?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将如何对上海产业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上海设定并购重组目标

2027年,上海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领域确立了明确目标。具体来说,计划在集成电路等关键产业中,培育出10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就交易规模而言,目标达到3000亿元并购额,并激活总计2万亿元的总资产。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若并购重组得以顺利实施,将有可能吸引更多资金和资源投入到研发领域。这一目标反映了上海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力求占据优势地位的意图。上海希冀通过此举措,成为先行区和示范区,以推动区域发展。

上海展现了其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坚定意志,这一意志通过并购与重组的方式得以体现。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整合资源,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行动方案两大支持内容

在新型生产力领域,具体行动计划已明确,主要针对产业链的强化和补充,并推动优质上市公司与产业集团进行资源融合。以上海为例,众多高科技企业正面临技术进步的需求,它们通过并购具有先进技术但尚未盈利的资产,从而迅速提高产业水平。例如,一家生物医药公司通过收购研发型小型企业,获取了新的技术资源。

行业转型成为焦点议题。业界倡导通过并购与整合来增强竞争力,特别是在跨行业并购方面,对于追求新的增长点企业而言,其重要性尤为突出。例如,传统制造业企业涉足科技前沿领域,力求实现业务多元化。

上海推进并购优势

上海A股上市公司数量众多,共有444家,在全国排名第五。这些企业的整体实力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和盈利能力。这为并购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储备,并能在国内外产生积极的影响。就产业体系而言,上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产业并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汽车产业为例,上下游企业可以依托上海的大规模产业体系,进行产业链的优化整合。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寻找高质量的并购目标面临重重困难。尽管上海企业众多,但符合并购条件、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契合的目标却相对稀缺。此外,高昂的并购成本和低效的流程削弱了企业的积极性。例如,公司可能需要支付高额的中介费用。并购生态体系的不足同样成问题,从法律法规到服务体系等多个层面,都缺乏全面的支撑。

构建并购标的发现与服务机制

产业重点领域上市企业的核心企业名单已梳理清晰,明确了发展方向。此举有助于从源头精准寻找并购目标。比如,明确集成电路领域的领军企业,便于围绕其进行相关并购活动。设立全流程跟踪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同时确保落户的标的项目得到重点关注和保障。这有助于提高企业间并购的成功率,增强稳定性。

构建并发展并购基金对于资金整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多元的专业基金管理者,例如吸纳国内外精通不同行业的人才,以增强团队实力。此外,还需有效管理产业并购基金。

提高中介与综合支持能力

中介机构在并购服务领域的实力增强至关重要。上海建立了“一站式”和第三方服务平台,有助于资源整合。此举显著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例如,可缩短企业寻找法律、财务等服务的周期。在政府层面,财政激励和创新金融服务的综合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合理绩效评估优化投资基金,强化国资监管,提升市区服务效率,全方位助力并购重组的顺利进行。

该文阐述了上海在并购重组方面的具体行动计划,针对2027年的预定目标,您对其能否顺利实现有何看法?欢迎点赞、转发,并踊跃发表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