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保电工作全方位护航,24 小时待命  第1张

备受关注的进博会上,电力供应的稳定保障成为关注的焦点。众多场馆及相关设施电力供应的可靠性,无疑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大量人员设备随时待命

在进博会举办期间,国网上海电力进行了周密部署。据悉,该公司将部署2000多名设备值守及巡视人员,负责对关键保电站点、线路等设施进行24小时值守与巡视。此外,全市范围内备有3000多名抢修人员及800余辆保电车辆全天候待命,彰显了电力保障的强大实力。面对电力问题,能够迅速作出反应,确保进博会电力供应不受干扰。如此大规模的人力物力投入,凸显了对进博会电力供应保障的高度重视。

进博会的规模庞大,用电需求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这一现象从侧面显现。面对众多人员和设备的调配,我们不禁要问:能否实现最优的协调?

前期工作奠定保电基础

国网上海电力对进博会保电工作进行了早规划。例如,已成功更新至进博会全景智慧供电保障系统7.0版本。该系统升级后的“风险一张图”智能管理模式实用性显著。它能实时获取电网风险信息,并运用台区智能微自治和“电鹰”故障辅助决策等新技术,实现故障的精确定位,并提供主动抢修服务,显著增强了进博会的智慧供电保障能力。这种前期细致的准备,是确保进博会电力保障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这一系列前期投入规模庞大,那么,在进博会期间,这些技术的应用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实际效果?

智能化装备助力

进博会的电力保障得益于智能化装备的显著贡献。在国家会展中心的110千伏变电站中,定制化的电力巡视机器人正进行协同作业。这些机器人配备了360度摄像头,并配备有众多传感器。通过这些设备,后台工作人员能够实时掌握电力设备的全面动态,并迅速生成巡视报告。智能化装备的应用显著增强了设备状态感知能力,使得电力工作人员能够更高效、更准确地应对各种挑战。

但随着智慧设备的增多,对其管理和运维是否能跟上节奏?

数字孪生智慧保电系统

国家会展中心内部所打造的数字孪生智慧保电系统成为一大亮点。该系统实现了设备监控的全景化、远程巡检的自动化以及状态诊断的智能化。这一进步显著提升了设备监控的全面性和智能化水平,堪称电力保障系统的一大飞跃。在进博会举办期间,众多设备和设施对电力供应提出了需求,此系统可全面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并能对异常情况迅速作出反应。

这个系统的长期维护成本如何,是否会在后续工程中推广?

增加数据采测点全链路监控

国网青浦供电公司对数据采测点进行了创新。在原有的3943个采集点基础上,新增了736个数据采测点。凭借这一高密度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全面感知进博会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此举实现了从高压到低压的全链路数字化监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精确把握设备运行状况,并提前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从而成为电力保障的关键环节。

如此多的数据采集,数据的安全问题如何保证?

巡检排查确保零缺陷

为确保进博会保电工作的顺利进行,国网上海电力对众多关键场所和线路进行了全面巡检。巡检范围涵盖国家会展中心、世界会客厅以及黄浦江两岸的灯光设施。共巡视了3244条线缆,累计里程达9842公里,并对1928座重要变配电站进行了检查。出动巡视人员3148人次,车辆1571车次,共排查并治理了563处缺陷和隐患。这些细致入微的巡检措施,显著降低了设备故障的风险。

如此详尽的巡检排查工作,是否还有没被发现的小隐患?

进博会的顺利举行得益于电力系统的有力支撑,国网上海电力在人力、物资、技术等多个层面提供了全面保障。进博会期间,我们期待电力供应能够保持稳定,不受干扰。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读者们分享对进博会电力保障工作的见解,如有独到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