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近期发布了2023年度“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典型案例推荐名单。该名单公布后,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在全国范围内,共有36个案例,涵盖6大领域,获得推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天河区的一个案例脱颖而出,成功入选该名单。这一成就的达成,离不开众多人的辛勤努力和显著成效。
天河区的积极行动
天河区近年来在固体废物处理领域动作频繁。该区积极从源头上降低废弃物生成,大力推广资源回收与再利用,并对无害化处理技术给予高度重视。这些举措旨在推动社会经济向绿色转型全面升级。天河区所展现出的积极态度并非偶然,而是近年来持续实施的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天河区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远见卓识,以及坚定承担社会责任的承诺。
天河区致力于环保事业,着力推进多个“无废”项目的稳步发展,涵盖了“无废机关”以及“无废文商旅综合体”等项目。这些项目在区域内得到了广泛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发展态势充分展现了天河区在环保工作上的全面规划和高效执行能力。
大观净水厂的成功案例
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大观分公司位于天河区,被誉为“无废工厂”,在业内享有卓越声誉。天河区大力推广该厂采用BOT模式进行建设和运营,并引入了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该创新措施有效解决了污泥处理难题。
污泥处理作业一旦完成,其运输和再利用环节均执行严格的管理规定。采用全封闭的污泥运输车辆,将污泥运送至具备再利用条件的发电厂、水泥厂等场所。在这一过程中,污泥被转化为焚烧发电的燃料和建筑材料,从而实现了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双重目标。这些做法不仅满足了环保标准,而且从污泥中发掘出了潜在的经济效益。
解决能源痛点问题
大观净水厂,一座地埋式的净水设施,其正常运作依赖于电能供应。然而,该厂目前使用的电热水锅炉加热至85℃热水的方式,不仅能源消耗巨大,而且碳排放量较高,这一现象尤为引人注目。为解决这一难题,天河区向该厂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建议其采用水源热泵技术。这一创新技术能够高效利用中水作为热源。
此方法不仅提高了水资源转换与利用的效率,还推动了能源的优化配置,显著减少了运营成本、能耗及碳排放。具体数据表明,每处理一吨污泥,能降低约190公斤的碳排放;在满负荷运作状态下,每日可减少31.2吨的碳排放,效果显著。
“无废”理念的传播
大观净水厂积极将“无废”理念深度融入运营环境建设。厂区内,推广方式多样,如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片,以及运用滚动字幕进行宣传。
同时,多种活动也同步展开,包括专题培训、知识竞赛和主题市集等,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无废文化”的广泛传播。特别是在六五环境日等关键时间点,与周边学校和社区合作,举办了科普研学活动。这一举措不仅积极向市民普及了知识,而且显著提升了公众对“无废城市”的认知度和参与积极性。
大观净水厂的荣誉成果
大观分公司通过有益的探索,收获了众多荣誉。其中,它被授予“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的荣誉,且成为天河区首批获评的“无废工厂”。这些荣誉是对其努力所取得成果的最高赞誉。此外,这些荣誉也极大地激励了该厂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深化探索。
天河区的未来规划
天河区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未放缓发展脚步。面向未来,该区域计划进一步强化政策指导和科技支持。同时,该区也将大力推动更多机构参与“无废细胞”的建设实践。旨在培育出更多具有可复制性和推广意义的示范项目。通过这些举措,天河区致力于促进广州“无废城市”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对其他地区是否能够效仿天河区的有效做法产生疑虑。自该试点项目启动至今,天河区正逐步将此做法普及至整个区域范围。现邀请大家共同讨论与分享这一时下新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