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河南村的北纬49度地带,这里土壤肥沃,玉米产量历来颇高。然而,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如今,在省总工会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村企合作呈现出新的活力,成为当地的一大亮点。

村企合作新模式的开启

自2023年开始,黑龙江省总工会驻河南村的工作队积极展开帮扶工作。河南村地处玉米资源丰富的地区,但集体经济的发展一直缓慢。为改变这一状况,工作队启动了村企合作的新模式,这成为改善局面的关键举措。尽管河南村位于土壤肥沃之地,但由于种种条件与生产方式的问题,其发展曾受到限制。在此背景下,以村企合作为切入点显得尤为关键。这种合作模式的形成,正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效利用大量种植玉米等资源的成果。

河南省的河南村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该地区位于北纬49度,为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等自然条件。然而,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如今,在帮扶工作队的协助下,探索出了一种合理开发资源的模式。村企合作的出现,为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闲置厂房出租盘活资产

驻村工作队采取的一项措施是租赁空置的工厂。这些工厂之前一直闲置,未产生任何经济效益。自从引入了鲜食玉米加工企业,最大的转变在于成功激活了这些资产。企业的入驻每年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租金收入。

厂房出租不仅为村庄带来了经济利益,还显著提升了村民的就业机会。众多原本在家乡耕种的村民,无需远离故土,便能在附近找到工作赚取收入。此举有效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来源,使得他们的经济收入相较于单纯依靠耕作有了显著提升。

北纬 49 度的小村,如何在工作队帮扶下走出经济发展困境?  第1张

强化村企关系推动合作

工作队重点加强了村庄集体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首先,推动企业以较高价格回购村民种植的玉米。此举有效保障了种植户的收益。在此之前,农民种植玉米后只能以较低价格出售未经加工的玉米。而现在,村里的玉米得以以较高价格被企业收购,并通过精细加工转化为高品质的鲜食玉米。

村集体合作社在供销环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与企事业合作推广新鲜玉米销售。此举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促进了村企双方共同繁荣。闭环模式确保了鲜食玉米的销售无忧,同时激发了村民种植玉米的意愿,提升了农民的种植热情,并显著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玉米深加工创造新增值

驻村工作队持续致力于挖掘鲜食玉米的增值潜力。通过将鲜食玉米作为原料进行深度加工,他们成功研发了甜糯玉米浆包等创新产品。在整个过程中,工作队在销售环节投入了大量精力。他们积极与多方建立联系,并努力协调各种资源。

深入相关单位进行交流,与餐饮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探讨。此举措旨在推动产品深度创新,并借助一系列活动助力村集体拓宽销售途径。结果是,玉米浆迅速占领市场,成为村集体收入的新增长点,同时增强了村集体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

政策支持保驾护航

创新实践的实施,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工作队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致力于确保各项支持政策的有效实施。例如,在税收减免或种植补贴等政策方面,若能切实执行,无疑将极大地推动村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工作队在政策与村企合作实际操作层面实现了深度融合。他们深入研究相关部门的扶持政策,将其转化为促进合作的积极政策环境。在确保合法合规及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推动村企合作得以顺畅进行。

村企合作成果显著

在村企合作模式的推动下,河南省的村集体经济实现了显著的发展。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一提升不仅体现在收入的增加,还包括生活设施逐步完善等多个方面。这些成就充分展示了政策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成效。

该成功案例只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众多成功范例的一例。其他乡村是否能够效仿这种模式实现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期待更多人士关注并积极讨论这种成功的模式,同时也希望有更多乡村能够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