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过程中,乡村产业振兴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在巧家县炉房乡,该乡创新性地运用林下资源,发展了养鸡产业,这一做法无疑是一大亮点。此举不仅显著提升了“林下经济”的带动作用,更为当地群众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值得关注并深入探讨。
炉房乡多元资源整合
巧家县炉房乡富含林下资源,为林下养鸡业的兴起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这片广袤的林地为鸡群提供了充足的活动场所,便于它们自由觅食和运动。以果树林为例,其遮阴功能有助于鸡群避暑,同时林中的昆虫和瓜果也成为了鸡群的天然食物。此外,废弃土地得到重新利用,变成了鸡苗成长的理想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降低了养殖成本。与此同时,当地劳动力资源充沛,众多村民具备饲养家禽的基本技能,为养鸡业提供了人力保障。
炉房乡的自然环境对林下养鸡极为适宜。当地气候温和宜人,空气新鲜,这些条件使得在此饲养的鸡只不易患病,且能健康成长。这些资源优势为该乡发展林下养鸡产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宜鑫家禽家庭农场的成功模式
巧家县宜鑫家禽家庭农场在林下养鸡产业中树立了典范。该农场现有规模较大,散养鸡群约1500只,连同鸡苗共计约5000只,日产蛋量超过1000枚。农场负责人高超曾经营酿酒作坊,他敏锐地发现了林下养鸡的商机。他充分利用自家50亩果树的林下空间,引进了五黑鸡等优质品种,对养殖品种进行了优化。这种林下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值得称赞,茂密的果林为鸡群提供了阴凉,配合自制的饲料,既保证了鸡群的饮食健康,又确保了它们有足够的运动空间,从而显著提升了鸡肉和鸡蛋的品质。
高超不仅将酿酒工艺与养殖业相结合,促进了粮食转化为酒品与酒糟喂养鸡只的可持续循环。他还采用果树落叶与鸡粪进行发酵,制作有机肥料回归土地,形成了生态循环,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收益。农场根据鸡的生长阶段,设立不同养殖区,如雏鸡区、成鸡区等,实施集中养殖和科学饲养,显著减少了养殖成本。
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就业带动
宜鑫家禽家庭农场致力于推广先进的养鸡技术。农场引进的鸡苗均采用脱温养殖技术,并将这些鸡苗分发给周边超过2500户养殖户。此外,农场还为养殖户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此举助力周边农户迅速掌握林下养鸡技术。在促进就业方面,该农场在高峰期可提供约10个岗位。这些岗位使得当地居民无需离乡背井即可就业,提高收入。对养殖户高跃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极佳的机遇。高跃从农场购得鸡苗,养殖了200多只五黑鸡,该品种产蛋率高,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带动周边农户发展
农户们观察到宜鑫家禽家庭农场的成功经营模式后,纷纷开始效仿。他们通过购买农场提供的优质鸡苗,并按照农场传授的养殖技术进行饲养。根据数据,散养鸡苗的生长周期为半年,最大体重可达15斤,市场售价为每斤30元,因此每只鸡的收益相当可观。不少农户如高跃一般,通过这种方式尝到了甜头。炉房乡逐渐出现了林下养鸡的热潮。农户们不仅可以通过出售成熟的鸡只获得收入,还可以通过鸡蛋销售盈利,这实际上为他们拓宽了收入来源。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当地农户的家庭收入逐步上升,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
农户数量的持续增加,促进了炉房乡林下养鸡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从鸡苗供应到养殖技术的交流,再到成品鸡和鸡蛋的销售,逐渐构建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此举不仅提升了炉房乡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而且为乡村整体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动力。
绿壳土鸡蛋拓展市场
巧家县炉房乡林下养鸡产业以绿壳土鸡蛋为特色产品。在宜鑫家禽家庭农场,可以目睹一箱箱绿壳土鸡蛋正被包装并准备送往市场。这些鸡蛋品质上乘,主要归功于林下鸡的绿色生态养殖方式。在市场上,绿壳土鸡蛋因其卓越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得益于鸡群在林下自然生长,并摄入健康天然饲料,这些鸡蛋的营养价值更为丰富。
精心包装后的绿壳土鸡蛋,由炉房乡走向更宽广的市场。目前,农场已与部分城市商超建立合作关系,显著提升了绿壳土鸡蛋的销售规模。伴随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绿壳土鸡蛋的销售额逐年攀升。这不仅增强了林下养鸡产业的综合收益,还使炉房乡的林下养鸡产业在市场上声名鹊起。
乡村振兴的未来展望
林下养鸡产业,前景广阔,已成为炉房乡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以宜鑫家禽家庭农场为引领,该农场负责人高超正致力于拓展业务,计划将鸡苗推广至巧家县各乡镇(街道),并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若此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将助力更多村民增收,促进全县林下养鸡产业的繁荣。对于炉房乡林下养鸡产业要迈向更广阔市场,最需突破的瓶颈是什么?欢迎各位发表看法,积极参与互动,并期待您的点赞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