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的青岛官路水库建设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座水库是重要的水利工程,拥有2.11亿立方米的总库容,年调蓄水量高达5.8亿立方米。它不仅是国家水网的关键节点,也是南水北调东线的关键调蓄工程。近期,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该水库融合了先进的科技和环保理念,充满了众多亮点。

智慧工地保障安全

建筑工程安全在当前阶段极为关键。位于青岛官路水库的2标段工程,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负责建设。该区域作业人员频繁流动,人机混杂,环境条件复杂。项目部通过引入智慧建造平台,有效改善了管理现状。清晨,工人们通过面部识别技术进入工地。此平台能够实时掌握施工进度,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项目部副总经理张上竹指出,2标段作业类型多样,传统管理模式既费时又成本高昂,而智慧平台的运用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该平台具有极高的实用性。施工设备均配备了终端数据采集装置,能够对推土机的摊铺厚度、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分析。数据显示,依据施工规范,土坝每层需进行10次碾压,累计超过60层土层才能形成约8层楼高的坝体,总计需进行超过600次碾压。这充分体现了施工的严谨性,同时该平台确保了施工的精确度。

人脸识别、视频监控、施工监测……青岛官路水库建设尽显科技范  第1张

智慧系统高效运行

在项目管理领域,智慧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正如张上竹所言,智慧系统赋予了设备思考与学习的能力。以智慧建造系统在围坝填筑中的应用为例,它能够高效地调度人员和设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收集并分析各种设备的数据反馈,施工流程得以持续优化。

施工效率与准确性因此得到显著提升。以某一区域为例,若施工进度因设备或人员配置不当而减缓,系统能即时进行调整。相较于传统依赖人工调整的方法,此举大幅缩短了响应时间,降低了人力成本,并有效避免了因人工判断失误可能引发的各类问题。

青岛官路水库地位

青岛官路水库地处胶州市西北部,墨水河下游区域。其地位举足轻重,作为山东省关键的水利设施,官路水库扮演着国家水网关键节点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关键调蓄角色的双重角色。每年,它能够调蓄5.8亿立方米的淡水资源,这一战略作用对于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至关重要。

规划数据显示,该水库总库容达2.11亿立方米,这一规模为周边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了坚实基础。在当前水资源需求多样化、调配任务日益繁重的背景下,青岛官路水库的建设对于保障区域用水安全、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严格的工程管理

在第二标段工程的管理上,执行标准极为严格,该工程涵盖众多专业领域。在这样的复杂工程管理体系中,葛洲坝集团面临着诸多挑战。项目部副总经理张上竹指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涉及众多方面。特别是在如此规模庞大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任何安全漏洞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项目部在管理层面全面发力。以施工设备管理为切入点,实施严格的检查与维护机制,保障设备稳定运行。此外,项目部强化了对人员的管理,不仅构建了详尽的人员档案,还对操作规程、安全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周密规划,确保各项环节得到有效执行。

生态保护备受重视

自项目启动以来,青岛官路水库的生态环保工作始终是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坚持贯彻绿色发展原则。目前,正在施工的泄洪放空洞工地,其最大挖掘深度达到11米。该工地拥有方形与圆形两种不同结构,主要负责泄洪及管线连接任务。

陈辰,项目部质环部主任,强调施工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严格保护,确保施工范围不逾越规定,并在裸露土地表面铺设可回收的绿色网。此举彰显了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生态与施工的和谐共融。这些切实的生态保护举措,对周边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与地区生态保护的整体方向相辅相成。

水库建设展望

青岛官路水库目前正处于建设阶段。该水库建成后,其功能将备受瞩目,对区域水资源分配将带来显著效益。这一科技含量高、环保意识强的水库建设项目,有望成为水利工程领域的标杆。

目前面临挑战,施工的后续进展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以及复杂的技术和环保标准是否能够持续满足要求,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在此,我们希望了解大家的看法,关于青岛官路水库的建设,您抱有何种期待?同时,欢迎读者点赞并分享本文,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