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日报》公布了2024年度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对众多中小城市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在此榜单中,贵阳的云岩区、南明区和乌当区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区,成为显著亮点。
贵阳三区的卓越表现
云岩区、南明区、乌当区,这三个区域均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区名单。在综合实力、绿色发展以及投资潜力等多个维度,它们均展现出非凡的成就。这些区域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并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独树一帜。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指导,这些区域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为区域发展增添了动力。这一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城市区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这一成果显现了贵阳整体呈现的积极向上发展趋势,对增强贵阳在全国范围内城市影响力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中小城市绿色发展成果显著
中小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攀升至69.9,较去年增长1.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小城市在贯彻“两山”理念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均值为83.04%,而绿色发展百强区的这一比率更是高达85.50%。以部分沿海中小城市为例,它们通过实施海洋生态保护项目,优化海滩周边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推动了绿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众多中西部中小城市积极推动植树造林活动,显著提升了绿化覆盖率。
中小城市的绿色发展正稳步推进,已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这些成果预示着,未来中小城市有望在全球环境压力缓解方面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
中小城市科技创新根基渐稳
中小城市科技创新指数目前达到63.7,其中百强县市和百强区共拥有超过9.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众多中小城市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并建立了科技孵化园等机构。例如,江苏部分中小城市实施了多项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政策,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人才回归。此外,一些城市根据自身产业特点,构建了特色科技创新体系,如陶瓷产业较为发达的中小城市在陶瓷新材料领域开展了科技创新活动。
在当前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这些努力为中小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指标体系的研究历程
过去二十年间,课题组持续深化理论研究。每年均邀请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指标体系的优化与调整。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已构建起包含3个行政区域与6个指数的研究框架。在此过程中,广泛吸纳各方意见,整合各学科专业知识。从县市至市辖区,再到建制镇,各行政区域的发展特色均得到充分考虑。
该指标体系经过持续改进,能够更加全面、精确地动态监控中小城市及镇域的发展状况。
发展典型的树立价值
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多个发展典范,包括全国百强县市、百强区和千强镇。这些典范为中小城市和建制镇提供了学习的样本。例如,某中部小镇在观察到全国千强镇的发展状况后,借鉴其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由一个无名小镇蜕变为一个吸引众多游客的特色旅游小镇。这种示范效应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各地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发展。
各区域城市及小镇应识别自身不足,并致力于向积极发展方向迈进。
各指数指标体系详情发布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24)》绿皮书及中小城市指数网上公布了2024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市化质量百强县市区等名单,并详细阐述了相关指数指标体系。中小城市综合实力指数包含多个等级指标。2024年,投资潜力指数指标体系经历了重大调整,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制造业对投资潜力指数的提升产生了影响。对于致力于深入研究中小城市发展及投资领域的学者和投资者而言,这些数据构成了关键的研究支撑。
在探讨中小城市未来如何增强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时,有哪些领域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们期待读者们积极参与讨论,并欢迎您对本文进行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