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军,担任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车务段下城子站的调车长。他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令人敬佩,充分体现了中国铁路广大干部职工的敬业精神,成为他们敬业奉献的生动写照。

夜灯下的工作身影

下城子站调车场内,夜色笼罩,孙洪军身影在铁轨间穿梭,显得格外坚毅。10月20日夜晚,随着夜幕的降临,车灯光芒映照在他身上,他熟练地操控列车。对讲机里不时传来指令,他总能准确无误地核对并执行。这一幕,不过是他在工作中平凡的一天。铁路工作不分昼夜,而在调车工作中,夜晚作业更是常态。孙洪军在一次次任务中,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他的工作环境,映射了众多铁路工作人员的日常。无数调车员,与他相似,在灯光照耀或是夜幕的掩护下,一丝不苟地执行任务,确保着货物运输的顺畅进行。

21 年坚守铁路调车一线,他是如何从调车小白成长为技术精湛的调车长的?  第1张

21年的坚守成长

自2003年起,孙洪军便投身于调车岗位,至今已坚守21载。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从一名初出茅庐的“调车新手”蜕变为技艺娴熟的调车长。这一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铁路行业的演变与发展,并在本职工作中持续成长。每一次职位的提升,都凝聚了他辛勤付出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的结晶。

下城子站周边的运输资源充沛,导致货运量显著。该车站调车人员每日需调动约368.2辆货车,完成7.7批作业和49.8次挂钩任务。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量,他始终坚持岗位。尽管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但他并未退缩,反而磨练出了卓越的工作技能。

每日步行工作发人深省

21 年坚守铁路调车一线,他是如何从调车小白成长为技术精湛的调车长的?  第2张

孙洪军在值班期间,每日在线路上行走时长约达12小时,步数高达三万步。他在此期间需频繁执行领车、推进等动作,次数超过百次。这一数据充分揭示了工作的艰辛。在调车场,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那超过七万的步数,不仅是一串数字,更是铁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铁路部门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于,现有技术难以全面取代人力在步行作业中的角色。在铁路调车这一领域,众多关键步骤仍旧需要如孙洪军等员工进行人工操作与检查。这一现象凸显了铁路工作的独特性和对人工技能的依赖。

坚守标准不放松

孙洪军将“向陋习宣战,让标准成为习惯”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深刻认识到调车工作对于铁路运输安全与效率的重要性。在执行车站繁重的调车任务时,他始终遵循标准化作业流程。在每一个操作环节,无论是取送车辆还是检查闸链,他均一丝不苟,并多次进行细致的复检。

在当前社会节奏迅猛的背景下,若铁路从业人员对工作规范有所松懈,铁路运输的安全将面临巨大风险。孙洪军对工作标准的坚守,为整个行业树立了典范。

21 年坚守铁路调车一线,他是如何从调车小白成长为技术精湛的调车长的?  第3张

诲人不倦的传帮带

孙洪军深知,确保团队安全无虞,每位成员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责任。他利用休息时间,组织成员学习业务知识,并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多年的经验。若发现新入职人员在搬运防溜枕木时操作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他会立即指出潜在风险,并纠正其错误操作。

铁路产业链条漫长,人员培训与传承显得尤为关键。资深员工的言传身教有助于新员工迅速掌握工作技能,同时增强其安全意识。此举对铁路行业的稳定运行及安全生产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荣耀背后的价值观念

孙洪军在2023年8月荣获了集团公司年度先进生产者称号。尽管他日复一日地辛勤工作,但他坚信,目睹货运列车在站内安全编组并顺利发往各地,便是他付出的最好回报。他的价值观念,深刻反映了众多铁路工作者的心声,他们视铁路运输的顺畅为己任。

孙洪军等众多铁路工作者在默默奉献,他们的付出是否应得到更多认可与关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展开讨论,并积极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