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患白血病的女孩接受了志愿者的第二次捐献。这种无私的生命援助,其所体现的伟大爱心,总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并唤起公众对善行的由衷敬意。
爱心的始发
2021年,来自辽宁的汽车工程师张冰,在芜湖工作,当时39岁,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这一决定标志着他爱心旅程的开启。若非当年的这一行动,他可能与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之缘失之交臂。张冰,如同众多富有爱心的普通人,勇敢地站出来,以自己的生命之源,为他人点亮了希望的火光。至2022年11月,他已成为江城第36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这一数字亦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爱心汇聚之力。
这一行为体现了大爱无疆的抉择,众多心怀善意的人们在面临捐献关头,都会经历如此心理抉择。张冰的举动非同寻常,它源于其内心深处善良的驱使,是一种必然的体现。
初次捐献造血干细胞
去年11月21日,张冰向一位远在异乡的17岁白血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这一行为,不仅是对患者生命希望的点燃,更是一次深刻改变两人命运的重要捐献。张冰的造血干细胞,如同种子般,有望在患者体内催生新的生命之花。尽管对张冰而言,这是一次无私的奉献,却也成为了他人生中难忘的宝贵经历。
当时的捐献行为,为那位女孩重燃了生命的希望。他展现了高度的合作精神,捐献过程亦顺利完成,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他对这位未知生命的深切关爱与重视。此次捐献,使得他们两人的生命之间形成了不可磨灭的纽带。
患者疾病复发
命运的考验并未因之前的一波而止步,今年9月,不幸的消息再次传来,女孩的白血病复发了。这对她而言,无疑是再次陷入黑暗的阴影,生命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每一次的复发都意味着希望的破灭。当张冰从市红十字会得知这一消息时,他再次站在了继续帮助女孩的岗位上。在那个9月的当地时间,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再次进行捐献。
志愿接受二次捐献请求
接到“二捐”电话时,张冰毫不犹豫。身处辽宁大连,他的生活和工作之地,他并未过多思考可能遇到的风险。他的心中只牵挂着那位远方的17岁女孩的安危。他衷心期望这位女孩能彻底战胜病魔,从生命边缘重新找回生机。家中亲人对他的决定给予全力支持,这为他再次捐献增添了勇气。家人作为他坚强的后盾,在这份爱心传递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次捐献淋巴细胞
10月23日,张冰入住皖医弋矶山医院。次日早上8点30分至中午12点,他完成了104毫升淋巴细胞悬液的采集。与以往造血干细胞捐献不同,此次捐献无需提前注射动员剂。在医院中,张冰的身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医疗管线,这些管线仿佛是他生命的轨道。他正用自己的宝贵淋巴细胞,挽救着那位女孩的生命。
采集过程虽顺利却非易事,张冰身上的医疗管线清晰可见,右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映照出生命传输的庄重。随着采血袋逐渐涨红饱满,它所承载的,是女孩对生命的无限希望。
社会呼吁更多捐献者
芜湖市红十字会透露,淋巴细胞捐献是造血干细胞二次捐献的一部分,对白血病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提升极为关键,有助于提升患者免疫力。在年龄介于18至55岁且身体状况良好的条件下,这两种捐献均无风险。然而,我国目前需要救治的白血病患者众多,捐献者人数却相对较少。您是否愿意像张冰一样,加入捐献者的行列?全社会正迫切期待更多人加入爱心捐献行列,为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白血病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