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全问题成为焦点。市发改委主动出击,全面展开对能源监管行业及挂点区域的风险隐患进行整改核查,这一系列行动无疑是确保区域安全与稳定的关键措施,其积极的态度和执行力值得特别关注。
核查范围广泛
在本次核查行动中,市发改委制定了广泛的核查计划。自今年7月至9月,市、区(市)两级领导干部开展了隐蔽式检查和暗访,以及自8月起对部门单位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整治。此次行动对消防、有色等八大类十个行业共160多处问题隐患进行了整改情况的全面调查。调查地点覆盖了车间、班组以及边坡穿越和跨越等不同区域。众多地点涉及多个行业,充分展现了核查行动的宏大规模和坚定决心。市发改委通过如此大规模的排查整改工作,彰显了全面控制安全风险的决心,确保这些领域不存在任何风险隐患。
这种针对多个行业和区域进行的排查活动,实际上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任何微小的安全隐患都可能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市发改委的核查工作范围广泛,有效防止了因排查疏漏可能引发的各类安全风险。
核查方式科学
在核查过程中,市发改委运用了极其科学的手段。他们整合了市安委会第四综合督查组和能源行业专项检查组的力量,并充分利用了行业专家及岗位专职人员的专长。核查方式细致而全面,既包括查阅台账等细致入微的步骤,又融入了直插现场等直观的检查方法。这种做法确保了信息的全面获取。例如,在检查中,通过查阅台账,可以掌握企业安全制度落实的书面情况;而现场检查则能直观观察到生产设备运行状态、消防器材配备等实际情况。
科学的核查手段有助于提高问题识别的精确度。在当代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书面文件与实际情况往往存在不一致之处。市发改委采用的这种核查方法,有助于有效遏制企业侥幸心理,确保安全隐患能够被准确识别并及时得到处理。
核查重点明确
核查的明确焦点是提升排查的针对性。市发改委此次着重审查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鉴于生产设备是企业运营的核心,若设备故障未得及时排查与修复,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危害。消防设备的配置亦至关重要,火灾发生时,它是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首要防线。此外,现场安全管理、企地联防联治等涉及多层面安全协调与管理的问题亦在核查之列。同时,还需留意应急通道的畅通情况,以及用火、用电、用气的安全,以及安全责任的落实,油气长输管道与光伏组件的安全间距等关键要素。
这些关键项目并非无端设立。诸多重大事故案例表明,往往是由这些环节中的某一环节出现故障,导致严重灾难。因此,市发改委对重点环节的明确排查,对于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针对已完成整改的要求
市发改委对已完成整改的部门和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包括检查单位和受检企业需举一反三,深化并巩固整改成果。这表明,仅解决现有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应利用此次整改机会,深入审视整个安全管理制度及执行流程中的不足,并进行改进。以某企业为例,在车间设备故障修复后,应进一步思考类似设备是否存在潜在隐患,以及安全管理流程是否需要优化。
此类要求对企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促使企业能够从宏观和全局的视角审视安全管理,而非仅限于对当前整改工作的关注。此举有助于企业构建更为持久和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
对待未彻底整改的态度
在核查过程中,若发现整改措施未完全落实或整改效果不达标,市发改委表现出坚决立场。他们当场指出问题,并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闭环整改。此举有助于迅速消除因整改不彻底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例如,某些企业在报表中声称已整改,但现场生产设备仍存在隐患。面对这种情况,市发改委的果断行动能够迅速解决问题。
为确保核查成效,此措施扮演着关键角色。若对未全面整改的状况视而不见,则可能导致核查成果付诸东流,先前进行的排查等努力亦将失去价值。
核查国庆期间“回头看”工作
国庆节期间,作为关键时期,市发改委对督导企业实施了“回头看”行动。该行动以“动态清零”为目标,对隐患整改进行了细致的逐项复查。这一“回头看”活动,是对安全隐患整改核查工作的精确补充。国庆期间,生产活动呈现出多变和复杂的特征,此时对已整改情况进行复审,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的责任担当。
复查工作不仅是对过往工作的再度审视,更是责任层次的深化与细化。在国庆这一重要节点,保障安全稳定显得尤为关键。市发改委开展的“回头看”行动,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筑了一道更加稳固的防线。
关于市发改委近期开展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核查活动,您有何见解?贵地区是否实施了类似的有效措施?诚挚邀请您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并对本文给予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