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寒露来临,日间渐短,夜幕拉长,自然界步入新节律。中医学强调此时阳气收敛,万物趋于休养生息,相应养生之道成为焦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陈斌主任医师,分享了一系列养生智慧。

阳气收敛,阴气昌盛

随着寒露临近,气温逐渐下降,阴阳变化。陈斌主任医师引用《黄帝内经·素问》的观点,提出应早早入睡以养阴,黎明起床以培阳。遵循此自然规律,有助于身心保健,提升对季节变化的适应力。

寒露到!顺时养生正当时,专家教你这样做  第1张

寒露降临,足部保温变得极为关键,“寒露至,足应暖”一语道破了这一道理,以避免“足冷生寒”。陈斌教授指出,尽管脚部远离心脏,所受压力却颇大,血液循环易受影响。加之脚部脂肪较少,保温能力不足,更易受到寒气的侵扰。故此,当前季节尤需确保足部温暖。

情绪调节,顺应自然

调节季节变换带来的身体不适,应重视情绪调控。根据中医学,秋令与肺相合,易引发悲伤、忧虑之情绪。保障心理健康,推荐适度参与户外活动、亲近自然、练习八段锦与太极拳等,以减轻负面情感。

中医倡导,频繁微笑可助肺部气体顺畅流动,新鲜氧气进入,杂质排出,进而调节生理机能。积极心态对于强化肺功能颇有益处。同时,情绪调控在维护身心康健和顺应四季更替方面亦具关键作用。

饮食调理,养阴防燥

秋季常见口干、便秘、皮肤干燥等干燥相关症状。陈斌运用中医理论分析,指出秋燥易耗损津液,引起上述症状。依据中医“木火刑金”理论,肝属木,肺属金,一般肺金克木。然若肝火旺盛,则会反伤肺阴,引致咳嗽、心烦、口苦、目赤、便秘等症状,严重者或伴有咯血,加重肺金证候。

鉴于现时干燥气候,陈斌建议节制辛辣和温燥食材的摄取,如辣椒、花椒、桂皮等。他倡导提升酸味、甜味和润燥食品的摄入,例如银耳、雪梨、番茄,以保养肺阴、滋养肺脏。此类食品不仅能补充体液,亦能有效减轻秋燥引起的不适。

起居有常,顺应自然

寒露之际,生活调养至为重要。陈斌主任强调,应遵循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要则,此时当着重滋阴润肺,养护脾胃。他提倡保持规律作息,保障睡眠充足。夜间休息助阴精蓄积,清晨苏醒则有助于阳气生生。此法不仅增强体质,且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

陈斌指出,足部保暖至关重要,其根本原因是足部距离心脏较远,承受的压力最大,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此外,相较于身体其他部分,足部脂肪层较薄,保温能力较弱,更容易遭受寒冷影响。因此,建议公众采用保暖袜和鞋子,以防足部着凉。

运动养生,增强体质

寒露之际,持之以恒的锻炼尤显重要。陈斌提出,适量参与户外活动,亲近自然,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可调养心态,有效疏导不良情绪。此类锻炼不仅增强体质,还能有效减轻秋燥带来的不适。

中医主张笑脸有利于增强肺气,促进气血循环,有利于生理功能的顺畅,故推崇日常生活中维持乐观情绪,以维系肺部健康。

食疗养生,润肺益胃

寒露之际,饮食调理之重要性日益显著。陈斌指出,适当摄入滋养肺部和润燥滋阴的食物至关重要,例如银耳、雪梨和番茄。

建议采用简便的食疗食谱,如将清洗的山药与雪梨切成丁状,旺火煮山药至汤稍浓稠,约十分钟后,加入雪梨继续煮沸,并调入适量冰糖。此食疗搭配制作简单,口感佳,特别适合寒露季节食用。

情志调养,保持平和

在寒露时节,情志的调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保暖防寒,预防疾病

随着寒露将至,增强保暖措施显得尤为关键。陈斌提出,保持作息规律,如早睡早起,以保证生活节奏的正常。

总结与展望

寒露之际,遵循自然节奏,强化身心呵护至关重要。通过优化膳食搭配、保持作息有序、协调动静平衡、实施食疗保健、情绪管理和加强保暖,可高效应对季节变换,维护健康。祝诸君在寒露时分积极调适生活习惯,顺应自然环境,实践养生理念,共度愉快健康的秋日。

随着寒露临近,敬请阐述您的独特养生理念。期待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和良方,共同探讨顺应时节以维护身心健康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