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养老诈骗案件频见报端,众多老年人辛勤积累的养老金遭受不法之徒的诈骗,此现象已成为社会深恶痛绝的痛点。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常熟市琴川街道虞园社区迅速响应,成功举办了“守护养老资金,安享幸福晚年”主题的防范养老诈骗专题讲座。

名律师开讲

虞园社区近期举办的活动特别邀请了北京盈科常熟律师事务所的程江黎律师,她拥有丰富的法律经验。在活动指定场所,程律师近期举办的一场讲座中,她的讲述条理分明。她详细介绍了众多诈骗案例,内容详实具体,包括近期频发的低价旅游诈骗案件等。这些案例生动地揭示了诈骗手段的多样性和恶劣性。程律师之所以选择这些案例,是因为它们在现实中确实发生,且具有很高的代表性。

警惕养老诈骗,守护夕阳红!这些新型骗局你都知道吗?  第1张

程律师的讲解针对老年群体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诈骗行为的本质。这种知识对于老年人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其实用的补充。

剖析诈骗手段

程律师对多种新型的诈骗手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黄昏恋骗局是常见的一种,它通常针对老年人情感上的孤独与寂寞。例如,某城市的一位王大爷就遭遇了一位女子假装成想要共同生活的伴侣,最终骗取了他的数万元。此外,冒充公检法的行为也较为普遍。诈骗者假扮公职人员,利用老年人对政府的信任进行诈骗。据某些区域的数据统计,冒充公检法的诈骗在养老诈骗中占据了大约10%的比例。

高收益投资类诈骗行为中,诈骗者承诺高额回报,实则意在骗取老年人的本金。由于老年人普遍缺乏投资领域的专业知识,他们往往容易成为受害者。此外,还存在以提供虚假养老服务为名进行诈骗的情况,诈骗者夸大其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及环境优势,实则背后隐藏着圈钱的陷阱。

针对心理特点

老年人群的心理特征使其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他们通常心地善良,易于信任他人。以房养老的诈骗案例中,骗子只需几句巧妙的言辞便能让老人产生信任。此外,老年人对新事物的认知有限,对于某些高科技诈骗手段往往难以辨识。

部分老年人由于不愿给子女增添负担的心理,倾向于独立处理遇到的问题。这种心态被诈骗分子所利用,导致他们在遭遇骗局时,往往难以向家人寻求支援。程律师针对这些心理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提出防范建议

程律师提出了多项实用的预防措施。她特别提醒,老年群体应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例如,不应轻信陌生人言辞,亦不应轻信街头陌生人推销的低价商品可能带来高额回报。同时,绝不应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因为有些老人正是因为泄露了银行卡号而遭受了不法分子的盗刷。

最关键的是要避免贪图小利。众多诈骗案件往往始于微小的诱惑,诱使老年人陷入其中。一旦察觉到可疑情形,务必立即报警寻求帮助。这是最为直接且高效的应对措施。

老人们反应积极

讲座现场,老人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讲解结束后,他们普遍认为收获颇丰。张姓奶奶举例说,她以前曾遇到一些可疑事件,却无法判断是否为骗局,但听完讲座后,她对此有了清晰的认识。众多老人也表示,他们对诈骗行为的了解更加深入,防范意识显著增强。这些正面反馈充分表明,本次讲座具有极高的价值。

此举亦为社区未来持续举办类似活动注入了活力,进而有助于社区更有效地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社区持续关注

讲座结束后,虞园社区对未来的规划有了更深入的计划。他们意识到,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仍有众多需求待满足。例如,他们迫切需要定期的健康体检,以及社交活动的机会。在心理健康领域,部分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常常感到孤独和焦虑。

社区承诺未来将持续提供更多关爱与支持,包括举办更多适合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以及设立心理咨询服务的途径。对此,您认为社区应采取哪些措施以更有效地维护老年人的权益?欢迎各位点赞、转发并积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