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安市的戏曲爱好者们有幸享受了一场精彩的戏曲盛会。10月20日和21日,以“‘艺’起乐起来,秦声‘吼’起来”为主题的首届西安市社区文化艺术季秦腔戏迷擂台赛复赛,在易俗社剧场隆重举行,吸引了众多戏迷的广泛关注。
众多选手脱颖而出
经过全市各区县初赛的激烈角逐,共有36位选手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复赛。这些选手均来自不同地区,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经过多轮选拔,才得以登上复赛的舞台。在复赛舞台上,他们展现了精湛的秦腔技艺。众多优秀选手的涌现,彰显了秦腔在西安市各区县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众多选手汇聚一堂,在复赛舞台上,他们全情投入,以各自独特的表演形式,诠释了古老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
易俗社剧场作为秦腔艺术的展示重地,始终承载着这一传统艺术的辉煌。此次,它再度见证了众多秦腔爱好者风采的展现。基层选拔的选手们在此登台,成为舞台上的璀璨明星,吸引了众多目光。这一幕,无疑凸显了本次擂台赛对民间群体的深切关注。
选手靳琴的故事
在复赛中,每位选手都拥有独特的精彩故事。以靳琴为例,这位16号选手在第二场复赛中,凭借其演唱的《打金枝》片段,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靳琴自小钟爱秦腔艺术。然而,过去因生活所迫及健康问题,她难以专注学习与演唱。随着生活境遇的改善,她重新点燃了儿时的热情。如今,靳琴全情投入秦腔世界,她的身心健康状况也在不断改善。靳琴的经历生动地展示了秦腔不仅是艺术表现,更是能够为演唱者带来身心积极影响的动力源泉。
众多参赛者与靳琴同感,对秦腔怀有深厚的情感。秦腔宛如他们生活中的一抹亮光,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他们与秦腔之间的故事,亦使得这门艺术更加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
经典曲目的演唱
在比赛中,选手们演唱的曲目多数源自秦腔的传世经典。这些经典段落蕴含了秦腔丰富的文化内涵。选手们之所以青睐这些知名曲目,不仅因其声名远播,更在于它们能充分展现秦腔的独特韵味。
观众在选手的演绎下,深刻体会到了秦腔独特的音乐节奏。《打金枝》等经典作品,许多观众都耳熟能详。选手们倾注心血的演唱,赋予了这些曲目新的活力。易俗社剧场内,这些经典旋律回响不绝,将整个赛场笼罩在秦腔的艺术气息之中。
蒲国伟的秦腔缘
蒲国伟在本次赛事中同样表现卓越。早年,他在小学时期参加的秦腔比赛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自此将秦腔视为自己最钟爱的兴趣。鉴于其嗓音条件与旦角更为契合,他平日里专注于小旦、正旦等角色类型的练习。这一现象亦突显了秦腔艺术中角色的丰富魅力,不同个体适合扮演不同的角色类型。
蒲国伟自初赛起便一路过关斩将,直至复赛,且在即将举行的决赛中亦可见其身影。他坚持不懈的历程,充分体现了此次擂台赛在选拔与挖掘秦腔人才方面所承载的深远意义。这场赛事宛如一座大熔炉,将众多如蒲国伟般热爱秦腔且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汇聚一堂。
观众的热情参与
本次复赛不仅是一场选手的盛会,更吸引了众多热情的观众关注。年逾七旬的贾金荣老人特地从灞桥区远道而来,只为目睹这场复赛。尽管她本人并未参与比赛,但她的热情并未因缺席而减退。在选手演唱的过程中,她紧随戏曲的节奏击打节拍,全然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之中。
碑林区戏迷王满录接连观看了两场复赛。他对听戏情有独钟,特地前来观赛,为碑林区选手加油鼓劲。从这位观众身上,我们可以窥见,秦腔在西安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大家对于在本地举办的秦腔比赛抱有极高的期待和热情。他们希望通过观看此类比赛,不断深化对秦腔的认知。
复赛结果与决赛展望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复赛角逐后,14位选手脱颖而出,他们即将亮相10月23日的决赛之夜。经过前期的磨砺,这些选手在即将到来的决赛中预计将呈现更为精彩的演出。关于决赛,你最期待哪位选手演绎哪首秦腔经典?期待您的点赞与分享,以表达对秦腔艺术及选手们的支持。此次社区文化艺术季的秦腔戏迷擂台赛,无疑对秦腔在民间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决赛的舞台又将如何展现秦腔的魅力?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