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微博用户“大嘴博士”揭露了巨子生物产品可能存在造假嫌疑,该信息迅速吸引了广大公众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涉事企业被誉为“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佼佼者”,在业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网络爆料者的真实身份也激起了公众的极大兴趣。关于这一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引发了人们的好奇与关注。

爆料突发

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精华疑造假?大嘴博士连发三问  第1张

5月24日,上午时段,微博用户“大嘴博士”发布了一则视频内容。在该视频中,他揭露了从巨子生物高价购入的重组胶原蛋白精华产品,经过检测并未发现重组胶原蛋白的存在。针对此情况,他对企业涉嫌进行重大造假的行为提出了质疑。与此同时,“大嘴博士”向巨子生物的实际控制人范代娣提出了三个核心问题,其言辞中流露出明显的质疑情绪。

问题直击

在产品标签争议的讨论中,“大嘴博士”指出,可复美一款备受关注的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的实际添加量仅为0.0177%,然而该成分却被标注为“非微量成分”。他对此提出了疑问,询问这种标注是否与相关法规相符,并质疑该产品是如何获得药监局的备案批准的。

第二个问题主要关注蛋白质结构的解析。“大嘴博士”指出,那些宣称含有“重组胶原蛋白”的产品,甚至缺少了组成成分中的甘氨酸,那么这种蛋白质的实际成分究竟是什么?他以类比的方式进行阐释,尽管公众可以接受“老婆饼中不含老婆”这样的设定,但对于“重组胶原蛋白中不含有胶原蛋白”这一事实,却普遍感到难以接受。

第三个问题聚焦于概念使用的精确度。“大嘴博士”提出,将仅由两个氨基酸组成的二肽称为“Mini小分子胶原蛋白”,是对科学概念的误用和错误宣传。他质疑专家范代娣为何未能及时纠正这一错误,并对国际同行对这一概念的评价感到不解。他明确指出,这种行为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

企业情况

2000年,巨子生物公司正式成立,其业务聚焦于科技美学的研发。在国内,该公司的专业皮肤护理业务以生物活性成分为核心,长期占据行业领先和主导地位。其业务范围广泛,主要包括:功效性护肤品、医疗器械、功能性食品,以及特殊医学用途的配方食品。

上市表现

2022年11月4日,巨子生物在港交所主板顺利实现挂牌,荣获“重组胶原蛋白行业领军企业”的荣誉。至2023年5月22日,该公司的市值已攀升至871亿港元,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

市场反应

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精华疑造假?大嘴博士连发三问  第2张

“大嘴博士”的视频一经发布,便在市场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紧接着,巨子生物的品牌形象遭遇了严峻的考验。众多消费者开始对产品的品质产生了质疑。特别是备受喜爱的可复美品牌,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其以往产品的担忧,人们担忧先前购买的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资本市场迅速作出反应,巨子生物的股价或许会因此事件而出现波动。投资者们开始密切关注事件的后续进展,他们在作出投资决策时显得更为谨慎。

未来走向

目前,巨子生物尚未就“大嘴博士”的指控发表官方声明。若其决定作出回应,其解释内容将受到广泛关注。此举将对其是否能够平息消费者及市场的疑虑构成重大考验。若巨子生物的产品确实存在造假行为,它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严厉的惩罚和舆论的指责。这无疑将对重组胶原蛋白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若巨子生物能证明其清白,那么这场风波或许能够转变为一个提升品牌透明度和信誉度的契机。

巨子生物近期成为公众焦点,有关其涉嫌造假的传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目前,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尚未得到确认,公众对此持有不同的意见。在此,我们热切期待各位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此外,我们恳请您为本文点赞,并积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