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昔日曾被认为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以及生态环境的沉重负担。然而,如今它们已转变为助力农民提升收入的重要资源。衢江区究竟是如何促成这一转变的?这一现象背后的秘密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政策助力设备更新
5月23日上午,位于衢江区高家镇欧塘村的秸秆临时收储点,泽玄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黄伟兵正在使用一台秸秆收储打捆一体机。该设备是在去年4月购置的,其购买价格为18万元人民币以上。得益于衢江区的政策扶持,黄伟兵成功获得了50%的财政补贴,这一举措帮助他节省了9万元人民币的成本。黄伟兵指出,该设备具备处理自家农场秸秆的能力,并且能够为周边农户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
专项行动破解困境
衢江区在近两年开展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专项活动,实施了两项主要措施:一是通过政策引导和模式创新,二是为参与单位提供财政补贴。这些单位购置秸秆处理设备后,可享受最高50%的财政补贴。此外,区域性的收储中心每年还能得到3万元的运营资金扶持。该系列措施成功消除了因秸秆燃烧引起的污染及资源滥用现象,同时为相关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创新收储体系节点
泽玄家庭农场在把握发展机遇的过程中,构建了高家镇秸秆收储体系的核心部分。农场探索了“村集体与收储中心及第三方企业合作”、“大户与散户合作”的运营方式,服务范围已扩展至周边超过10个行政村。通过这一体系,秸秆得以集中搜集并进行二次加工,转化为饲料,形成了从田间到畜舍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多方受益新型模式
新型模式确保了各参与方均能从中受益。农户只需拨打预约电话,专业团队便会上门回收秸秆,农户由此可获得每吨高达300元的收益。在收购散户秸秆后,收储中心以每吨400元的价格将其分销给养殖户,并额外提供每亩50元的粉碎还田服务或田间收购服务。养殖户因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稳定的饲草供应,从而有效减少了养殖成本。
增收效果显著可观
黄伟兵指出,村民对收储中心有所了解后,会主动将秸秆运送过去。据数据显示,泽玄家庭农场已有效处理了超过800吨秸秆,并帮助周边超过600户农户增加了收入,累计金额超过了4万元。洪丰养殖场的姜金洪透露,以本地打捆秸秆作为饲料的成本较购买外地秸秆节省了一半,每年大约能节约三四千元,这一现象充分揭示了秸秆收储的经济价值。
未来规划目标明确
衢江区农业农村局生态与能源科的副科长刘洋提到,计划在现有的“1 + 7 + N”秸秆收储体系基础上,增加一家省级秸秆收储中心以及三家区域性秸秆收储中心。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的运用,目标是在2025年年底前,全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8%以上,同时秸秆离田利用率需超过35%。
请问衢江区实行的秸秆资源化处理模式是否适宜在其他地区推广?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同时期待您的点赞以及对本文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