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位于雁塔区杜城街道的融创珑府小区,原本以其整洁美观的商品房小区风貌著称,却因大门口电动车随意停放问题而受到了影响。这一现象引发了众多业主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小区内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投入使用,情况似乎已有所好转。众多业主对于这一变化抱有积极的期待。

小区电动车问题由来

融创珑府实施台阶式住宅设计,并严格实施人车分离的管理措施,禁止车辆进入。近期观察发现,商住两用公寓的居住者人数有所上升,电动车使用者数量亦显著增加。这一趋势揭示了充电桩不足和随意停放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小区的整体景观和秩序,还引发了业主的不满。值得关注的是,此类问题并非突然出现,而是随着小区居民构成的变动,逐步显现的问题。

社区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改善该情况开始积极行动起来。

社区征求居民意见

过去半年有余,社区实施了多项举措,涵盖“睦邻mini盒”、“板凳会”、“五百工程”和“小区工作站”等,积极征集居民对电动车管理的看法和建议。同时,编制了需求、项目、服务三份清单,以此为依据,着力解决电动车相关难题,并持续加强群众基础。这些举措不仅贴近民众生活,深刻洞察了他们的真实想法,还彰显了社区治理理念的积极创新。

增设充电桩,融创珑府小区将告别电动车乱停放乱象  第1张

社区实施了多项措施,体现了对居民意见的高度重视。这些行动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居民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车辆登记赋码

自四月起,社区工作人员着手对小区电动自行车进行了细致的审查。他们牺牲个人休闲时间,对每一辆电动自行车进行了单独登记,并为其分配了专属的识别码。经过两个月的持续奋斗,登记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已突破五百辆大关。每辆电动自行车都附有一张蓝色的“身份证”,详细记录了车辆所在的楼栋、编码、品牌以及购买日期等关键信息。该举措显著提升了车辆管理的细致度。

社区对使用年限较长的车辆实施特别关注,并向居民推荐更换车辆或更换电池的方案。同时,对相关车辆进行持续的动态跟踪和管理。

车棚建设与设备更换

通过对前期摸底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社区对电动车用户的停放及充电行为进行了细致的调研。据此,社区作出决策,在东西南北四个门处增设新的车棚。目前,西门与北门外的车棚已投入使用,共设有3处。同时,西门、南门和东门外的车棚也正处在施工过程中,同样规划了3处。车棚建成后,预计能够满足600余辆电动车同时停放和充电的需求。另外,社区还对位于架空层的100个不符合消防安全标准的充电设备进行了更换。

电动自行车停放有序,充电安全水平提高,此外,亦有效缓解了充电桩数量不足的问题。

多方参与治理

融创珑府社区实施“基础网格+专属网格”的双重治理模式,有效促进了居民融入社区网格,并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在此过程中,小区网格负责人、共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周边商家均积极响应,踊跃担任“车棚长”一职。他们定期对停车点进行巡查,并积极推动整改工作。这一举措在基层治理领域树立了多方参与的典范,汇聚了各方智慧与力量,显著提高了小区环境质量。

增设充电桩,融创珑府小区将告别电动车乱停放乱象  第2张

在此期间,居民目睹了多个领域的辛勤付出。同时,他们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社区持续探索治理路径

社区管理负责人明确指出,他们正致力于寻求社区管理的新方法。在电动车管理领域取得一定成效之后,他们计划采取科学规划和创新服务等多种方式,切实提升基层网格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此举预示着未来将逐步实施更多旨在维护社区秩序、保障居民安全和美化环境的措施。

社区治理持续优化,融创珑府社区已确立明确的治理体系。居民需求导向的措施未来能否得到有效实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期待在评论区看到大家的观点。同时,我们诚挚邀请读者点赞并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