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与隧道施工设备相关。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成功研发了超长距离连续输送设备,并已顺利通过试运行阶段。目前,该设备已正式投入使用。这一成果不仅为工程建设带来了新的动力,也充分展现了我国在隧道施工装备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研发成果惊艳亮相
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独立研发的14060米超长距离连续输送机具有深远意义。该设备近期在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负责的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A7标段成功完成了试验运行,并已正式投入应用。这一成就汇聚了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展现了上海研究院在隧道设备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该输送机具备众多显著优势,其机身长度达到14060米,储带容量可达600米,总驱动功率为7乘以315千瓦,是国内TBM配套连续输送机中功率最高的。这些卓越的性能指标将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
创新技术保驾护航
该连续输送机在技术层面,实施了分阶段启动并逐步释放张力的策略,并且运用了1主6从的无传感器矢量控制技术,成功实现了长距离多点之间的多机功率均衡控制。这一技术革新显著提升了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发生率,为长距离隧道的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运输支持,同时也为类似设备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同时,鉴于沿海地区频繁遭受台风袭击,研究院成功研制出一种跨距较大的钢结构机身桁架。该桁架设计精巧,具备抵抗沿海恶劣气候侵袭的能力。它不仅达到了卸载点距地面20米的技术标准,而且确保了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重大工程担起重任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系国家水网的关键组成部分,位居国家确认的150个重要水利工程名单之内,并且是2022年规划中的55个重点水利工程之一。此项目对于确保沿海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以及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超长距离连续输送设备扮演着核心角色,其运输效率对工程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近期成功安装了输送设备,此举标志着该研究院在完成国内最长17670米的“独头掘进无接应洞”施工隧道项目之后,再次在长距离TBM配套连续输送机项目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一成就充分展现了研究院在隧道施工装备技术领域的专业实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技术进步价值凸显
该连续输送机全长14060米,其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长距离隧道施工装备技术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自设备投入运行,它已有效应对了长距离隧道物料运输的难题,显著提升了运输效率,减少了工程成本,进而促进了隧道施工行业技术的整体进步。
该设备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独到的设计,有效增强了稳定性与可靠性,有力支撑了我国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大幅提高了我国在全球隧道施工领域的竞争力。
成果转化意义深远
该成果充分展现了《长距离隧道施工TBM/盾构配套连续输送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成果转化领域的实力。科研成果得以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工程建设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它也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反馈,进一步推动了科研水平的持续提升。
该过程凸显了产学研融合的明显优势,不仅对促进技术领域的创新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实际运用提供了值得参考的成功先例。
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发表声明,强调其计划未来持续强化在带式输送机领域的行业领导地位,并积极开拓该产业的深层潜力。同时,研究院计划对新兴行业进行合理的战略规划。在此过程中,研究院将不断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专注于提升产品品质,以应对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及复杂工程建设的挑战。
我国在多个技术领域有望实现创新性进展,这些进展将显著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相关领域带来新的智慧与活力。同时,这些进展还将推动我国隧道施工装备技术达到新的水平。
您如何看待这台超长距离连续输送机在建筑领域可能引发的未来技术变革?期待各位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分享这条信息以表达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