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省多个部门共同发布的《关于支持加快算电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意见》的发布,将为四川省,尤其是甘孜州,在“绿电+算力”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它也将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政策引领发展

四川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能源局共同发布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计划在2027年前,在阿坝、甘孜、凉山、雅安、攀枝花等地区,有步骤地按照规定推进算力的规模化与绿色化发展。该目标的制定旨在推动具有四川特色的“绿电+算力”一体化项目的落地,从而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提供新的活力。

到2027年四川多地要实现算力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咋做到的  第1张

四川省此前在算电融合领域进行了尝试,然而,由于缺少系统的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扶持,存在一定的不足。《意见》的发布成功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为各地的发展指明了具体的方向。

甘孜已有探索

甘孜州在“绿电 + 算力”的融合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其运营超过一年的“智算舱”在一年内消化了大约70万度的弃水电,为电站带来了约18万元的电费收入。这一成就证明了将“绿电”就地转换为“算力”的优越性,并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他地区也开始认识到这一模式的潜力,并纷纷参考甘孜州的做法,努力探索适合本地的算电融合路径。

同时,“智算舱”项目受到了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部分合作洽谈正在进行中。

现存问题待解

然而,目前“绿电+算力”的融合发展遭遇了众多困难。首先,光伏发电的波动性与算力产业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要求之间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这导致了较高的传输延迟,进而使得甘孜州的算力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这些问题对“绿电 + 算力”的融合发展产生了重大限制,同时对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积极推进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甘孜州正在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包括推动储能技术的应用和实施分阶段的布局策略。该地区太阳能资源充沛,其清洁能源的开发潜力超过两亿千瓦,其中太阳能资源占比达到一亿五千万千瓦。

甘孜州针对“资源错配”问题,采取了发展新型储能应用作为突破口,于今年4月发布了相关发展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新能源+储能”模式,旨在促进新型储能的多样化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不同场景。

组合供电模式

《意见》建议实施“新能源直接供电加上主网作为后备支持”的供电方式,此方案获得了广泛认可。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相关人士指出,借助稳定的“主网后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光伏等新能源在稳定性方面的不足,同时也为算力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中国电信四川公司计划采用“丰水期水电利用,枯水期研究水光互补”的方案,旨在推动更多新能源的利用。该公司力求确保在本地算力项目的能源供应中,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达到或超过80%。

到2027年四川多地要实现算力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咋做到的  第2张

未来发展规划

除了在能源供应模式上进行创新之外,企业还制定了多项发展策略。据中国电信四川公司的技术人员马涛所述,他们计划将丹巴县燕窝沟的绿色智算舱与电信自主研发的“息壤”算力调度平台相连接,此举将允许实现多方以及跨区域的算力接入。此外,中国移动甘孜分公司的总经理陈俊透露,公司正通过增强带宽和优化网络建设等措施,致力于将康定至成都的算力时延压缩至5毫秒以内。《意见》进一步指出,在甘孜稻城等区域,应与天文观测设施配套建设相应的算力设施。展望未来,甘孜州将依据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状况,构建起层次清晰、相互协调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业界普遍关注甘孜州在“绿电+算力”融合领域的发展潜力,对此持何种看法?期待您的点赞、转发,并欢迎在评论区就相关议题展开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