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位于成都邛崃的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首个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的诞生。这一举措对于推动当地种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在种质资源保护等多个方面也将带来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中心库基本概况
2022年3月,位于邛崃市的天府现代种业园内,中心库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占地约10.3亩。库区被划分为植物种质资源区、畜牧水产区和科普展示区。其主要职能涵盖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及科普展示。这些设施的建设为库区未来多样化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库具备保存各类种质资源约188.4万份(剂)的能力,涉及多种类型资源,其存储能力显著。
种业中心库的布局充分契合实际需求。四川,作为我国种质资源的关键省份,亦为国家四大育制种基地之一,其种质资源种类丰富多样。在国家级种质资源普查中,四川在数量指标上位居全国之最。鉴于此,构建一个完善的中心库,对于实现种质资源的整体管理和高效保存,显得格外迫切。
中心库的保存能力
中心库拥有卓越的存储功能。在种质资源方面,其最长保存期限可达五十年。自动中期库的存储温度约为零下四摄氏度,预计资源可安全保存二十年;而自动长期库的存储温度则设定在零下二十摄氏度,内部资源预计同样可保存五十年。这些库根据不同的温度要求进行配置,能够有效满足各类资源的多样化保存需求。
所保存的资源总量能够充分满足当前需求,同时展现出在未来30至50年内,持续满足四川省动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储存需求的潜力。这一举措为四川种业在资源储备领域提供了稳固的保障。
中心库的运行管理
10月20日,成都邛崃成功举行了全面运行启动仪式。在中心库的管理领域,已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体系。位于二楼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持续展示种质资源的入库信息,包括物种名称、表型数据、入库时间及库存量等详细信息。同时,集中监控系统实时提供各功能库的温度与湿度状况。这些管理措施有效保障了资源保存状况的实时监控。
中心库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职责是管理流程的关键环节。以苏国钊等为例,他们对库内存储情况了如指掌,这一技能显著提升了中心库日常运作的效率与顺畅。
中心库的功能定位
中心库的核心任务聚焦于“存储、分析、应用”三大功能的发展。在存储领域,这是其核心职责所在,致力于妥善保管从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搜集而来的种质资源。凭借四川所拥有的资源优势以及在全国的显著地位,该中心库得以构建起充足且多元化的资源基础。
“析”主要聚焦于对种质资源基因的鉴定、挖掘与深度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种质资源的使用效能。“用”一词则涵盖了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应用层面,通过利用有益基因来培育新型品种和改良现有品种,从而推动种业的发展。这三大功能相互依存,共同为种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中心库的意义所在
中心库在种业领域承担着“守护者”的重任。该设施为四川地区丰富的种质资源提供了长期的储存保障,有效抵御了时间流逝和外界环境变化可能造成的损害。
从宏观层面观察,该机构的运行对于全国种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尤其是作为首个建立的省级综合种质资源库,它在资源管理和运营模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对中心库的期待
中心库已全面投入运行,但面临的前方挑战依然严峻。目前,中心库资源充足,但如何高效提升资源研究效率,这一问题亟待深入探讨。例如,能否加快从现有资源中提取更多有价值的基因,从而推动新品种的培育。
尊敬的读者们,针对中心库未来发展的规划,我们热切期待您的宝贵见解。恳请您点赞并分享此篇文章,亦可在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