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即将到来,其场馆的安保工作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如何保障人员安全及场馆不受损害。对此,10月18日举行的实战演练正是针对这一焦点问题而进行的。
演练背景
亚洲冬季运动会的重要盛事亚冬会即将举行,哈尔滨作为东道主,其场馆的安全显得尤为关键。为确保亚冬会能够得到全面的安全保障,哈尔滨市消防救援支队对场馆的灭火救援预案进行了严格的科学性检验,并精心组织了相关演练。这一举措是确保亚冬会顺利进行的基础性工作,不仅关乎亚洲冬季运动健儿和观众的安全,还涉及多方面的利益。
消防救援在大型活动的安全保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有效应对火灾等紧急情况,确保生命与财产安全。然而,在此次亚冬会场馆举办前,并未进行过针对现场实际情况的全面大规模演练,以检验各项救援预案的实际效果。
演练规模
本次演练以冰上基地综合馆作为主要演练场所。参与人员与装备配置十分雄厚,包括南极街消防救援站和特勤二站等在内的多座救援站点均参与了此次行动。共计22辆消防救援车辆、85名救援人员参与其中,支队全勤指挥部亦迅速响应。各救援站根据自身职能发挥作用,各类救援车辆也承担着各自特定的任务。如此庞大的规模,足以对亚冬会场馆的火灾救援形成全面应对的态势。
哈尔滨消防部门在应对大型场馆事故时展现出了卓越的综合能力。他们通过有效协调人力和物力资源,实现了高效的救援。各救援站点凭借各自的专业技能和人员优势参与其中,消防员们密切合作,救援车辆各尽其责,共同为演练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模拟灾情
综合馆二层配电控制室发生电气短路引发的火灾,其场景与实际场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较为吻合。火灾过火面积约为100平方米,尽管在大型场馆中这一面积不算特别大,但若火势迅速蔓延,其危害依然不容小觑。配电控制室一旦起火,对于场馆内复杂的电力系统而言,无论是灾情的发展还是后续的恢复工作,都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模拟灾情对消防员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对火灾源的正确判断以及控制火势蔓延方向的能力。此外,它还要求消防员具备应对火灾发生时可能出现的其他相关风险的能力,例如电气火灾中触电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演练科目
支队安排的演练科目旨在全面涵盖救援流程。前置执勤力量需在秒级内做出响应,形成第一道防线。火灾一旦发生,迅速抵达现场对于控制火势初期蔓延至关重要。增援队伍的到场处置和现场导调的灵活应对,进一步满足了不同阶段火灾救援的需求。固定消防设施的使用、火情侦察等科目,对于准确定位火源和执行灭火措施的有效性具有关键作用。指挥通信的保障,确保了火场调度指挥的有序进行。疏散救援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基础,而内攻灭火、举高作业等行动,则从多个作战角度消除火灾威胁。
在科目演练过程中,消防员们对各自的角色与职责有着明确的认识。以固定消防设施的应用为例,他们能够熟练地操作并使用各种设备,以辅助灭火行动。此外,在火情侦查环节,消防员们依照专业手段迅速定位火源,为后续的救援工作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现场指挥
现场指挥部在全局统筹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严格遵循“防消并重、固移结合、技术装备与技术战术相结合”的战术原则。他们合理分配各种救援力量至最急需的区域,例如将举高作业车辆和救援人员部署至火势迅速蔓延的楼层。他们规范调度各类救援行动,确保救援过程高效、有序且不发生混乱。他们科学决策救援行动的先后顺序,适时提供支援。此外,他们协调内部各救援站点及人员间的协作,同时与社会联动单位进行协同作战。
演练中观察到,一旦遭遇特定区域救援受阻或任务调整,指挥部即刻对战术与人员配置作出快速调整。凭借其高效的协调与指挥能力,确保了演练得以顺畅进行并最终达成预期目标。
后续工作
演练结束后,总结与各环节的评价至关重要。参战指战员针对作战流程、指挥通讯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点评,挖掘了演练中的潜在风险与成功案例。同时,对员工进行了疏散逃生及初期火灾扑救的培训,有效增强了消防安全意识。哈尔滨市消防救援支队未来将继续依据年度演练计划等规定,深化实战灭火救援演练。坚持高规格、严标准,以提升队伍实战打赢能力。持续夯实基础,强化素质,确保亚冬会安保工作万无一失。
广大读者,您是否认为这种实战演习能够有效应对亚冬会可能遭遇的火灾风险?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读者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共同关注亚冬会的安全保障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