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惠州市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面取得的成果显著,成功入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优秀案例集》。该市成果荣获全国五个市级典型成果之一,这一成就引人注目。
惠州“双评价”定义
“双评价”指的是对惠州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估。这一评估构成了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支撑。根据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的信息,该评价机制能够对区域内的资源与环境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对国土空间开发中的问题与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并着重确定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同时明确农业和城镇建设的规模以及适宜的开发空间。
“双评价”重要支撑
该评价体系基于惠州的地域特性,设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评价标准。它为惠州国土空间的发展布局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明确了哪些地区适宜进行生态保护,哪些地区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实现了更明确的划分。此外,它还为“三区三线”的科学划分奠定了基础,确保了不同功能区的合理分布,并促进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开发的和谐平衡。
入选典型成果原因
惠州作为广东省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方面的试点城市,其工作启动时间较早。自2019年4月起,该市便率先启动了市级层面的“双评价”工作。在此过程中,惠州创新性地探索并实施了“省—市—县”三级高效联动机制。这一机制不仅为国家的“双评价”方法科学性提供了地方实践检验,同时也为广东省“双评价”技术的指引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充分体现了惠州的先行先试态度。
成果丰硕具特色
凭借城市的自然资源优势,“双评价”项目构建了具有特色的指标体系。这一体系以“亚热带沿海山地丘陵与东江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地理基础为依据,形成了独特的指标结构。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项目探索了本地化的评价方法,并对华南沿海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细致的测算。增加港口建设项目的规划、海上风电场布局的优化、中草药种植适宜性评估,以及区域发展增长点的潜力分析,以及市域范围内“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综合识别等多方面内容,旨在为实际操作提供多样化的参考案例。
“双评价”成果应用
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促使“双评价”成果的应用效果逐渐显现。依托技术力量的加强和专题研究的深入,国土空间的发展正朝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常态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确保了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进而促进了惠州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未来展望与意义
惠州近期被列为全国示范性成果之一,这对全国国土空间开发评价体系具有标杆作用。此举不仅凸显了惠州在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和已取得的成效,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学习的范例。展望未来,人们期待惠州在“双评价”领域持续创新和优化工作,为国土空间资源的科学和合理利用贡献更多智慧。同时,人们也在探讨,惠州的这种“双评价”模式是否能在更广泛的区域得到复制和推广。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看法,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