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苏州考古博物馆在江苏省率先揭开帷幕,成为该省首家考古主题博物馆。该馆凭借其独特的规划设计,巧妙融入了新颖的形态设计元素,同时馆藏了众多珍贵的文物藏品。自开放以来,它迅速引发了公众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
独特造型
苏州考古博物馆位于苏州石湖景区东北部,紧邻越城遗址。从空中俯瞰,其建筑主体由数个简洁且宽敞的三角形构成。这些设计巧妙地借鉴了越城遗址出土的“石锛”与“钺”的形状,融入了形态设计的灵感。该馆的建筑面积为8972平方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主导设计。其设计风格古朴、沧桑,并充满野趣,仿佛是一个历经岁月洗礼的珍贵宝盒,自历史长河中走来。
这座建筑巧妙地结合了当代设计思想与历史文化遗产,在石湖景区的美丽景色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它不仅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还通过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凸显了个性,因而成为该区域的一个新兴的标志性建筑。
主题陈列
地面一层的展览以“源起江南——苏州地域文明探源”为主题进行精心布置。该展览秉持地域文明策展的核心思想,通过展出的文物,展现了苏州历史的演进轨迹,让观众得以深刻感受苏州地域文明的起源与变迁。在展览的布局与设计方面,巧妙融合了灯光效果与陈列技巧,显著增强了文物的展示效果。
地下楼层展览的主题是“华章江南——苏州考古发现成果”。这一区域集中展示了苏州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并突出了苏州在江南文化发展进程中的核心地位。这两个主题展览相互衬托,从多个角度生动地展现了苏州的历史与文化特色。
丰富藏品
馆长强调,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来源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经过精心挑选,最终选出了1200件(组)出土文物。这些文物种类繁多,涵盖了陶瓷、漆木、青铜、金银、玉石等多个类别。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展品和遗迹是首次对外公开展示,这些文物的珍贵性显著提升了博物馆的特色,并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
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陶瓷器上的纹饰显现了那个时期的工艺水平,青铜器的形态则展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技艺。这些藏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而且为研究苏州地区文化的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大墓复原
地下一层的展厅内陈列着“东吴大墓”,也称为苏州虎丘路新村土墩的孙吴一号墓。这座墓葬的重量超过了90吨,目前已被复原并对外开放。墓室内部布局呈十字形,占地约150平方米,其长度约为15米,宽度约为10米。在苏州地区,此墓以其规模宏大和等级之高,位列墓葬中的佼佼者。
自2018年发掘工作暂告一段落,考虑到原址条件无法满足保护标准,工作人员在尽量减少破坏的前提下,对大墓进行了整体切割,并将其搬运至仓库进行妥善保存。为了在博物馆内恢复其原有风貌,他们多次对搬运路线进行了细致研究,确保复建时使用的砖块与原物相匹配,以此最大程度地保留古墓的原始风貌。
精美金钗
大墓出土的文物在旁边展出,其中一件龙首金钗尤为引人注目。此金钗全长26厘米,重27.1克,顶端以龙首为饰。它运用细金条、金片和炸珠等材料,细腻地刻画出龙的眼睛、耳朵和角等部位,工艺高超,形象逼真,宛如活灵活现。
该金钗与苏州博物馆内展出的另一件凤首金钗相配成对,此类金制器物在孙吴王室中属于较为稀有的高级别物品。考古人员的研究表明,这枚金钗的拥有者是一位地位尊贵的年轻女性。金钗背后似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这激发了人们对三国时期历史的深入思考。
传承意义
苏州考古博物馆的建成,对于有序传承江南文化脉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馆不仅是一个展示文物的场所,而且已成为传播和弘扬历史文化的核心平台。博物馆通过展示各类展品,向公众普及了广泛的历史知识,并唤起了公众对本土文化的强烈情感。
在未来的时光里,博物馆计划举办多场学术研讨与文化交流活动,这一举措旨在增强其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方面的作用。通过此举,苏州的历史文化研究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也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深刻体会江南文化的丰富底蕴。
苏州考古博物馆所展示的文物收藏令人惊叹不已,您是否对其中某件展品特别感兴趣?敬请于评论区分享您的偏好,同时别忘了点赞并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