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境禁毒的第一线,云南西双版纳的易武边境检查站取得了显著成就,荣誉墙上挂满了各种奖项。该站的民警们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他们坚守岗位,勇于担当,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充满热血的戍边传奇。
荣誉闪耀的集体
易武边境检查站的荣誉展示区里,陈列着集体二等功、集体三等功、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奖牌,熠熠生辉。这些奖牌相互映衬,彰显了该英雄团队多年来不懈的努力与取得的辉煌成就。自建站以来,他们共荣获572枚荣誉勋章,每一枚都凝聚着民警们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更是他们青春岁月中一份沉甸甸的见证。
“鹰眼女警”张迪
五月,西双版纳地区遭遇高温侵袭,正午时分气温升至38℃。女警张迪身披15公斤重的防护服,坚守查缉岗位长达6小时。汗水沿着帽檐滴落,但她的目光依然坚定,对过往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在过去7年时间里,她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成功破获30多起毒品案件,缴获毒品总量超过110千克。2018年7月,她在检查快递时,凭借对气味的敏锐记忆,识别出包裹中存在异常;紧接着同年9月,她又在茶叶运输的包裹中成功查获了19千克冰毒,这一壮举使她成为了全站最年轻的二等功获得者。
记笔记的好习惯
张迪,作为全国移民管理系统“百名岗位建功新警标兵”,依然坚持记录查缉笔记。在他32本泛黄的笔记本中,详尽记载了56种藏毒手法以及237个查缉疑点。这些笔记不仅是他工作经验的汇总,同时也为后续的查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张迪的查缉故事在禁毒斗争中持续传承。
“伤疤英雄”白釜源
白釜源民警卷起裤腿,两条各15厘米的伤痕格外显眼。他拥有18年的警龄,参与了200多次的毒品打击行动,如同在刀刃上行走。那15厘米的疤痕,是他与毒贩搏斗坠崖的证明。在凌晨4点的森林中,他作为观察哨,匍匐在湿滑的地面上。一辆摩托车突然出现,他立即向队友汇报,并在嫌疑人逃跑时,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将人和车一同扑倒。
坚守的危险瞬间
边境线上,每次的查缉任务都伴随着风险。白釜源在执行任务期间,随时可能遭遇毒品贩子的抵抗。他潜藏在密林之中,需应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蚊虫叮咬、严寒潮湿成了日常。尽管如此,他从未放弃,始终坚守在打击毒品的前线,用生命守护着边境的安宁。
“查缉能手”安仕钰
安仕钰队长已担任执勤队队长9年,其查缉记录详尽记载了诸多“异常状况”。诸如货物重量不符、司机目光闪烁,均被他视为“潜在风险”。2022年9月,他敏锐地察觉到查缉过程中的疑点,随即指挥队员进行检查,并在4件货物中成功查获20千克以上的毒品。在他的带领下,团队表现出色,共有37人荣获二等功,51人荣获三等功。
培养团队力量
安仕钰对自己的成绩并不十分自豪,他引以为傲的是他背后的“功臣方阵”。他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将自己丰富的查缉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队员们。在他的引领下,队员们均具备了出色的洞察力和精湛的查缉技能。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增强,已成为打击毒品犯罪的重要力量。
青春无悔的坚守
清晨时分,易武边境检查站的年轻民警们已整装待命。他们在古老的茶马古道上坚守岗位,于茂密的原始森林中隐蔽巡逻,保卫着千家万户的安宁。他们的队训“锁钥兴海,建功茶乡”成为他们行动的指南。他们舍弃了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坚守在边境一线,辛勤付出,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辉。
未来的禁毒之路
易武边境检查站已取得显著成绩,然而禁毒形势依然严峻。民警们充分认识到,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丝毫不能放松,持续提高查缉能力,以应对毒贩不断更新的手段。他们将持续坚守职责,为保障边境安全、打击毒品犯罪贡献力量,努力谱写更加璀璨的“青春篇章”。
您觉得哪些特质在禁毒警察身上尤为值得钦佩?不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同时,也欢迎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