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全国助残日与端午节,丹阳市人民法院立案庭的工作人员抵达练湖新城小区,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这一行动不仅送去了司法的关怀,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对司法助残活动的广泛关注。

5 月 14 日!丹阳法院立案庭为何提前给残疾人士送法上门?  第1张

送法上门慰问

5月14日午后,正值“全国助残日”与端午节的双重节日氛围之中,丹阳市人民法院立案庭的工作人员们来到了练湖新城小区。他们首先携带着装有粽子的礼品盒,抵达了残疾人李某的住所,为他提前送上了端午节的诚挚祝福。与此同时,干警们还向李某赠送了“法律大礼包”,内含《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的宣传资料。干警针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业服务、婚姻继承等热点话题,运用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向李某阐述了法律原则与人际情感。

倾听诉求解困

5 月 14 日!丹阳法院立案庭为何提前给残疾人士送法上门?  第2张

在走访慰问活动中,司法人员细致地聆听了李某的法律咨询。李某详尽地陈述了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诸多法律困惑和挑战,而司法人员则予以了耐心的回应。对于那些一时难以给出确切解决方案的问题,他们进行了详细记录,并承诺在深入研究后对李某作出答复。此次访问不仅让李某体会到了司法的温暖,同时也使法院对残疾人群体的法律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5 月 14 日!丹阳法院立案庭为何提前给残疾人士送法上门?  第3张

司法助残目标

丹阳法院致力于实现“强化残疾人诉讼服务,确保残疾人能够平等、全面、方便地参与诉讼”的宗旨,始终把维护残疾人权益作为司法服务的核心任务。在政策制定和活动开展过程中,法院始终以此目标为核心。近期,丹阳法院在司法助残领域持续探索创新的方法和思路。

硬件暖心服务

5 月 14 日!丹阳法院立案庭为何提前给残疾人士送法上门?  第4张

丹阳法院在硬件设施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改造,增设了无障碍通道,确保残疾人能够便捷地出入法院;同时,设立了专门的助残服务窗口,为残疾人提供定制化服务;并配备了轮椅等辅助器具;此外,还特别设立了残疾人专用巡回法庭。法院内部各处均彰显了对残疾人的关怀,这些硬件设施显著提升了残疾人参与诉讼的便利性。

5 月 14 日!丹阳法院立案庭为何提前给残疾人士送法上门?  第5张

软件贴心关怀

丹阳法院在软件服务方面投入了极大的心血。他们为残疾人提供代帮办服务,以解决他们在诉讼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涉残案件,法院实行优先立案、审理和执行,有效缩短了案件的处理时间。此外,法院还设立了诉讼费减免和司法救助的绿色通道,确保经济困难的残疾人能够负担得起诉讼费用。同时,提供上门立案、现场调解和巡回开庭的一站式服务,极大减轻了残疾人的奔波劳累。

5 月 14 日!丹阳法院立案庭为何提前给残疾人士送法上门?  第6张

协同助残模式

丹阳法院与市残联等机构深化合作,强化互动。双方通过资源共享,促进信息流通,致力于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举办普法共建活动,旨在让更多残疾人掌握法律常识。实施巡回审判,将案件审理延伸至残疾人居住社区等区域,发挥法律教育的功效。此“司法、行政与团体”三位一体的助残模式,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与优势。

未来助残规划

丹阳法院将致力于推进司法助残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在案件立案、审判和执行的全过程中,法院将拓展服务范围。致力于打造一个更为全面的服务体系,确保司法助残的触角遍及各个环节。同时,法院将积极推行精准服务,根据不同残疾人的具体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援助。此外,法院还将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以促进助残服务体系的持续优化。

司法照亮维权路

丹阳法院通过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如我在诉”的服务理念,为残疾人群体提供了更加温馨、高效的司法便民服务。在此过程中,残疾人在追求自身权益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公平与正义,还感受到了法律的关怀。司法助残的阳光正以切实可行、直观感受的方式,照亮了残疾人维权的前行道路,确保他们能够全面、平等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5 月 14 日!丹阳法院立案庭为何提前给残疾人士送法上门?  第7张

您认为丹阳法院在司法助残领域有哪些方面尚待优化和加强?期待您在评论区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请您为我们的文章点赞并予以转发。

5 月 14 日!丹阳法院立案庭为何提前给残疾人士送法上门?  第8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