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换新景

5月7日,在重庆沙坪坝区的中渡口码头观景栈桥,重庆沙坪坝滨江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张渝,凝视着眼前城市与自然山水和谐共生的美景。目前,此处已建成一条美丽的滨江步道,绿化状况优良,并配备了健身器材,仿佛家门口的“小外滩”。然而,在三年前,这里呈现出的景象却截然不同。

项目挑战多

嘉陵江畔大变样!从垃圾荒地到家门口‘小外滩’,为何如此?  第1张

项目团队遭遇了一系列挑战,包括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排污管道的隐蔽性,这些都对施工构成了阻碍。此外,他们还需在生态修复和市民休闲需求之间寻求平衡。例如,在前期勘察阶段,高家花园的取水点规划步道线路时,发现与保护性水源的红线有重叠,因此做出了调整,决定将施工周期延长两个月,这样做虽然导致了工期延长,但成功保护了江岸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厂区改造难

重棉一厂昔日辉煌不再,其厂房与厂区内的老房屋的去向成为待解之谜。负责步月村项目改造的设计师周婷直言,这项任务充满挑战。在城市更新的大潮中,设计团队面临双重任务:既要保留工业时代的记忆,又要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深入做调研

在改造工程启动之前,周婷的团队在厂房内逗留了一个月的时间,对厂区的每一个角落都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同时,他们深入与老职工进行交流,搜集了数百张老照片以及口述历史资料,这些资料为改造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工作,团队全面了解了老职工对厂区的深厚感情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期望。

融合促记忆

嘉陵江畔大变样!从垃圾荒地到家门口‘小外滩’,为何如此?  第2张

团队选择通过艺术涂鸦将工业元素融入社区结构,同时“修旧如旧”,对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使之成为社区的文化标志。改造计划中包含众多“时光胶囊”元素,例如将搪瓷杯作为景观灯的底座、将奖状展示在创客空间内、用碎砖铺设出“记忆之路”,以此让年轻一代能够理解老一辈工人的故事。

未来新展望

这片曾经记录工业历史的土地,即将转变为“步月湾创意青年社区”。通过“织补式更新”,该社区正在重塑城市的格局。滨江步道两侧的模块化空间,能够满足青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未来,这里将吸引老居民、创客和游客,共同构成一种独特的能量循环。关于重庆沙坪坝的城市更新模式,人们普遍好奇,这种模式是否具备在其他城市推广的潜力?

嘉陵江畔大变样!从垃圾荒地到家门口‘小外滩’,为何如此?  第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