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界,新颖的施工技术常常成为关注的中心。以青岛某建筑工地为例,一种彻底改变传统施工流程的作业正在进行中,这无疑标志着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动向。
模块化建造流程介绍
青岛光电产业园的员工宿舍项目,其建筑模块在工厂内制造,集成度极高。其中,结构、暖通、水电、装修及卫浴设施等工序,超过九成在工厂内完成。比如,管道预装、墙面装修等工序,均与传统建筑工地相分离,集中在工厂进行。这一流程的变革,与传统的建筑模式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传统建筑通常在现场逐步施工,工序分散且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这种新型建造流程的核心优势体现在其高度集成化特点。通过将分散的建筑工序进行整合,每个建筑模块得以在工厂环境中进行精细加工,有效降低了现场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从而确保了建筑质量和精确度。
项目基本信息
光电宿舍项目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近8.08万平方米。项目规划包含7栋高层住宅。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旨在构建一个产业人才智慧社区。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项目采用了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原创研发的C-MiC技术。该技术应用于两栋楼座的建设,这两栋楼座层数介于15至16层之间,模块化总建筑面积约为2.32万平方米。
这些楼座构成了项目中的核心要素。作为新型建筑技术的代表,它们肩负着展示新型建造方式优势的重要使命。相较于其他普通建筑楼座,这两栋楼座展现出诸多独特之处。它们不仅是新技术的试验场,同时也是建筑科技的展示平台。
建造方式革新对比
该项目的建造方法与传统建筑工艺存在根本差异。传统建筑行业施工流程繁杂,众多工序需在工地现场完成,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天气条件。与此相对,本项目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其生产过程类似汽车制造,实现了建筑模块化、标准化及工业化的生产模式。
从工期角度分析,差异显著。传统现浇楼座的建造周期较长,而模块化建筑楼座的工期仅需8个月,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此外,装配率显著提高,达到73%。这种高效建造技术将显著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效率。
项目意义
北方地区首个采用混凝土MiC技术的光电宿舍项目在山东省具有显著价值。该项目在青岛首次尝试应用混凝土MiC技术,对山东省建筑行业而言,标志着智能建造领域的新突破。同时,它也为全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树立了新的示范。若此建筑模式得以广泛推广,有望在多个层面优化建筑生产流程。
整个建筑行业迎来积极动向,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企业效仿此模式。多地也将采纳相似建造技术,此举有望促进行业向标准化和高效化方向迈进。
项目进度
项目推进顺利,MiC楼座的吊装作业正紧张有序地展开。依照预定计划,预计本年11月底吊装工程将顺利完成。施工进度紧凑。吊装工程结束后,后续建设将依照计划稳步推进。
建筑项目往往与时间赛跑,尤其是那些具有深远创新意义的项目。任何环节的延迟都可能对整个项目的交付期限造成影响。目前,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项目未来展望
项目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全面完工。届时,青岛将获得众多资源支持。其中包括1459间宿舍,足以满足大量人员的住宿需求。此外,运动中心、阅览中心和餐厅等多元化生活设施也将一一到位,总计可容纳6500名产业人才。这一社区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居住地。
新型建筑模块化建造方式若在成本上更具优势,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推广可能性如何?敬请读者朋友们踊跃留言交流。如认为本文颇具价值,敬请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