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时刻
4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仙游县鱼牙顶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入选。它成为了莆田市首个获此荣誉的街区。这不仅是鱼牙顶街区的荣耀。更是莆田市历史文化保护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这块承载千年历史的古街得到了更高层面的认可。
千年历史
鱼牙顶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当时仙游县城刚开始建设,西门街市就已有众多商人聚集,据传说,朱熹曾预言此地“五狮落栏”的山形会孕育出商贸重镇,南宋时期鱼牙顶确实崛起成为闽中商贸的核心,随着时间推移,如今走在街区,青石板上扁食铺、煎包铺依旧热闹,延续着千年未曾间断的市井烟火气。
文化地标
“木兰节孝坊”坐落于街区之中,其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它是鱼牙顶的文化地标,这座青石牌坊凭借“双凤朝阳”石雕而闻名,在2016年进行修缮时,意外发现坊顶暗格藏有清代维修账本竹简,该发现被专家称作“时光宝盒”,它见证了街区的历史变迁,是鱼牙顶历史文化的珍贵遗存。
保护修复
鲤城街道自2016年开始,对街区开展系统性保护,其核心理念为“修旧如旧”,修复节孝坊时,增设了石栏杆,为老商铺统一更换了防火瓦片,保留了原住民生活场景,防止出现“博物馆化”改造误区,通过这些举措,街区既留存了历史风貌,又保障了居民生活安全。
活态传承
2024年,鱼牙顶启动文创街区项目,将废弃粮仓改造成非遗工坊。老裁缝铺开展定制旗袍业务,还开设盘扣技艺教学。此外,街区保留了剃头铺、补鞋摊等传统行当,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手艺维系着邻里间的情感,实现了“政府搭建平台、居民参与活动”的活态传承。
未来规划
鱼牙顶被选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后,它的文旅规划变得越发清晰且明确。街区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包括成立“护街队”,还引入了精细化运营管理模式,这么做的目的是在保护与利用二者之间寻得平衡。然而,街区也碰到了诸多挑战,例如在开展抗震改造时要留存传统工艺,还要使非遗体验不只是局限于“拍照道具”这一功能 。即便这样,老街坊们依旧深信不疑,只要生活气息留存,鱼牙顶就一直是富有活力的古街。
鱼牙顶历史文化街区入选了省级名单,这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那么你认为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欢迎大家评论留言,点赞并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