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误引众怒
4月24日19时05分,深圳航空ZH9923航班原计划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出发前往青岛。然而,航班不幸遭遇延误。乘客们在机舱内被滞留了大约8个小时,直到次日3时11分航班才得以起飞。次日清晨,一位女乘客在网络上发布了视频,揭示了众多乘客的不适症状,并指出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此外,服务人员未主动提供基本饮用水服务,此行为导致旅客们普遍感到极度不悦。
气象因素成主因
今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相关人员透露,ZH9923航班于4月24日晚因天气原因出现延误。工作人员对航班内部具体状况表示不了解。深圳航空客服也确认,极端天气如暴雨是航班延误的直接原因。航班直至次日凌晨3时11分才具备起飞条件,这一情况充分说明恶劣天气是导致延误的关键因素。
乘客质疑登机事
旅客对恶劣天气下航班仍开放登机表示出疑问。他们在密闭且高温的机舱内被迫久候,身心都感到不适。此举让旅客对航空公司的决策产生困惑,他们认为提前通知并指引旅客在候机楼等待会更妥当。
服务规定细解读
《深航旅客服务承诺》规定,若国内航班因深航内部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机务维护、航班安排、运输状况或机组人员等因素导致延误时长超过8小时,旅客将获得400元赔偿或等值积分奖励,同时可享受餐饮等额外服务。然而,鉴于本次延误主要由不可抗力的天气因素导致,预计深航将不会直接提供赔偿。航空公司需及时且准确地向旅客提供相关信息,以减轻其焦虑情绪。
法规责任待明晰
自2017年1月1日,《航班正常管理规定》正式生效。该规定明确指出,在机场地面延误情况下,必须确保旅客可用洗漱设施。若航班延误时长超过两小时,机上乘客需获得饮水与食物供应。延误时间若达到三小时以上且起飞时间未确定,则需安排乘客离机。鉴于不同机场和航班的具体情况各异,深圳航空是否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尚需等待详尽的调查报告公布。
争议焦点盼解决
雷雨天气下,航班延误现象普遍,然而此次争议焦点在于乘客在机舱内的等待时间过长。公众对航空公司是否需承担相应责任、能否提供合理解释、以及未来如何改善恶劣天气下的航班调度等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对缓解航空公司与旅客之间的矛盾产生显著效果。
针对此次航班延误,航空公司应采取何种措施来提高服务水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出您的观点。同时,别忘了点赞和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