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食粮生变
2024年4月,深圳一宠物主人于线上购物平台购入某国际知名品牌猫粮。猫咪食用后不久,便出现了恶心、呕吐等症状。宠物主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出于对猫咪健康的担忧和对后续问题的考虑,立即报了警。原本以为这是一份美味的食物,却没想到变成了对猫咪健康构成威胁的潜在危险。
造假链条浮现
警方介入调查,揭露了一个隐蔽的制假网络。自2023年以来,主犯罗某某与他人合谋,建立了生产线并雇佣工人。他们采取将低价散装猫粮和过期猫粮与少量真品混合的恶劣手段,严重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接着,他们将混合物装入仿制包装袋,并贴上伪造的防伪标签和中文翻译标签,伪装成正品,准备销售。
逃避监管手段
该团伙充分了解市场监管的严格性,为规避监管,采取了一系列狡猾的手段。他们频繁更换网店名称,使得消费者在众多类似店铺中难以辨别真伪。在电商平台,消费者通常依据品牌和店铺评价来挑选商品,然而该团伙不断变换,使得消费者难以防范,频繁购买到假冒的高价猫粮。
高额销售数额
案件发生前,该造假集团销售额已突破360万。看似微不足道的猫粮造假,却能在电商平台累积如此巨款。这些低成本假冒猫粮涌入市场,不仅损害了正规品牌的销售,还让众多宠物主人遭受了经济损失和宠物健康风险。
法律责任认定
南山区检察院在审查过程中发现,涉案商标系某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2024年10月,该院依据法律规定,对罗某某等6人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提起公诉。经过法院审理,确认6名被告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于同类商品上使用了相同商标,其行为情节极其严重,已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2025年1月,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对这6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及罚金。
爱宠人士提醒
检察官对广大宠物爱好者发出警示,强调在选购宠物食品时应提高警惕。购买时需详查包装和防伪标志。若遇可疑情形,应妥善保留商品样本和购买凭证等证据。同时,应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警方报告,共同保障市场秩序与宠物安全。检察机关将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确保每一项创新成果得到妥善保护。
在审视这起假猫粮事件后,消费者在选购宠物食品时,主要关注哪些要素以鉴别产品的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