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起源:亲子间的灵感火花

近期,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的美术教师贺弯飞开展了一项创新教学活动。这一灵感源自她与儿子的一次交流。不久前的一个夜晚,贺弯飞在家中目睹了6岁儿子所绘鹦鹉的画面,灵感突现,她想到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画作中的鹦鹉栩栩如生。实验成功后,儿子对屏幕上振翅飞翔的小鸟表现出极大兴趣,贺弯飞从中发现了教育的契机。

贺弯飞认识到,此方法充满趣味,能提供前所未有的感受。因此,她计划将AI的“魔法”引入教育领域,使更多儿童体验到艺术的吸引力。

美术老师用AI魔法让画作动起来,孩子们惊呼:这是怎么做到的?  第1张

课堂实践:画作变身动画盛宴

贺弯飞从二至六年级学生中精选了三十至四十件作品,作品涵盖多样主题,包括古典山水画、戏曲角色,以及地球环境与动植物等,洋溢着童趣与创意。课堂上传映这些动画视频时,学生们情绪高涨。一些学生甚至感叹老师理解了他们的心声,课堂氛围顿时活跃起来,充满了欢声笑语,仿佛变成了一个“魔法工坊”。

美术老师用AI魔法让画作动起来,孩子们惊呼:这是怎么做到的?  第2张

郭哲铭六年级所绘的古亭长廊画作,虽笔触略显生涩,却充满诗意,经AI处理后,宛如国风动画场景。孩子们的积极反馈点燃了创意火花,使得美术课堂充满乐趣。

家长反馈:创新教学获认可

周佳茗的家长提到,贺老师将学生的画作转化为3D动画的想法颇具趣味。这一做法不仅展示了技术实力,更彰显了老师对学生创意的重视。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使得孩子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让家长们见证了老师对学生的悉心培养。

美术老师用AI魔法让画作动起来,孩子们惊呼:这是怎么做到的?  第3张

家长们的反馈表明,贺老师的教学新尝试受到了好评,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广泛赞同,同时大家也对老师未来能推出更多创新教学手段抱有期待。

过往创新:多样形式点亮课堂

美术老师用AI魔法让画作动起来,孩子们惊呼:这是怎么做到的?  第4张

实际上,贺弯飞并非首次以创新激发课堂活力。在此之前,她指导学生种植、绘制、烙制葫芦,并创立了“恒迹”葫芦烙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团。学生们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了美术创作的独特乐趣,并对非遗文化有了深入的认识。

今年一月,贺老师为班级的41名学生每人精心绘制了一幅卡通肖像。同时,她以独特的“插画式”方式撰写了期末评价,这一做法赢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和好评。这些举措充分展现了她在教学领域的专注与创意。

理念探索:打破美育边界尝试

贺弯飞,庐阳区美术领域的知名教师,持续致力于拓展美育的边界。她采用多样化手段,生动地展现了教学内容。近期,她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学生的画作转化为动态视频,这标志着跨学科融合的一次创新实践。借助技术力量,她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感知体验,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贺弯飞提出,通过将美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美育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潜力,从而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未来展望:继续开拓美育新篇

贺弯飞强调,未来将进一步拓展美育的多元化路径。她期望在数字化时代,每位孩子的绘画才能都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美育成为滋润心灵的宝贵雨露。从葫芦烙画技艺到“插画式”评价方式,再到此次AI创意应用,她在教育领域持续进行创新实践。

美术老师用AI魔法让画作动起来,孩子们惊呼:这是怎么做到的?  第5张

这位教育者将孩子置于核心位置,展现了教育的无限潜力。您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新颖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