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近期,潇水河的东西两岸,道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船文化传承保护项目(包括相关附属工程)的建设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态势。河岸两侧,两台挖掘机正在挥动机械臂进行土方挖掘,为看台的地基施工做好前期工作。在附近,十多名施工人员各司其职,有的在组装钢架,有的在拧紧螺栓,现场金属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混凝土泵车的输送臂已伸展至较长,不断输送水泥,施工进度正有序进行。
施工现场机器声此起彼伏,每个角落都流露着建设的迅猛节奏与热情。工人们精神饱满,深刻认识到工程的重要性,纷纷全身心投入建设。尽管施工环境复杂,他们仍维持着有序作业,致力于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观赛环境。
河西看台初现雏形
河西岸施工区域中,部分看台框架已顺利搭建。其阶梯状布局与宽敞的通道设计,令人印象深刻。此设计既保证了观众拥有优质的观赛视角,又确保了通行安全。从远处望去,已形成的框架部分,宛如为潇水河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项目最终完成的憧憬。
工人们正细致地完善已建成的部分,他们逐一检验每个连接点,力求结构的稳固和安全。众人热切期盼这个设计精良的看台能尽快竣工,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观赛感受,使大家在端午龙舟赛中享受更舒适的观赏体验。
创新理念打造空间
该项目秉持“水利共建”原则,不仅确保了城东片区的防洪安全,还将旧堤坝升级为三层步道系统。在防洪堤顶端,规划了城市道路,侧畔配有骑行专用绿道,水面旁则铺设了滨江步行道,构建了一个集防洪、观赛与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此设计兼顾了城市基础设施需求,并巧妙融合了观赛与休闲功能。
彭浪,道县全民健身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指出该中心的看台采用挑空式设计,可容纳8000名观众观看比赛。此外,沿河区域还将增设咖啡吧、花园餐厅等休闲设施。这些设计旨在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一个兼具休闲娱乐与文化体验的场所,使他们不仅能观赏龙舟赛,还能参与更多样化的活动。
传统赛事亟待升级
道县的端午龙舟赛是一项特色鲜明的传统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与游客。然而,过去观众只能拥挤在狭窄的河堤边观看比赛,这种体验不佳且存在安全隐患。赛事期间,河堤上人潮涌动,人们争相寻找观赛位置,导致许多人观赛体验受损,同时安全问题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带动了对观赛环境和体验的更高期待。为增强传统赛事的吸引力并确保观众的安全与舒适,对观赛场所的升级与改造显得尤为迫切。龙船文化传承保护重点项目正是利用这一机遇进行优化升级的典型案例。
克服困难确保进度
施工团队面对紧迫的工期和繁重的任务,同时遭遇连续降雨。尽管如此,他们通过科学的施工安排,实施分段和多工作面并行作业,以及两班制轮换工作。在雨天,他们搭建遮雨设施以保障施工继续进行。施工人员身着雨衣,坚守岗位,面对恶劣天气,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寻求克服困难的途径。
河东西两岸的看台建设已推进至40%的工程量,预计将在5月中旬投入使用。项目团队凭借周密的规划和持续奋斗,确保了工程按期完成,同时体现了其专业水平与坚持不懈的意志。
非遗传承焕发新貌
道县龙舟赛事源远流长,于2021年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24年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目前,赛事正通过提升防洪设施、优化观赛环境等多方面努力,构建传统民俗与现代化城市和谐共生的典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这一历史悠久的赛事正持续焕发新的生机。
此次附属工程的建设旨在优化观赛场地,同时深入挖掘并传承道县龙船文化。此举使更多人得以接触并领略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关于道县在保护非遗文化方面的做法,您认为其是否值得其他地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