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还能这样学?120名小学生的沉浸式体验震撼全场  第1张

近期,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旴江之声”特色项目组联合杏林双语科普社团的教师及学生,赴抚州高新区实验学校,成功举办了中医药文化的双语公益讲座。在此次活动中,超过120名小学生亲身体验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趣味开篇引好奇

课程伊始,一场充满活力的导入活动迅速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教师通过提问“大家对‘神农尝百草’与‘杏林春暖’的故事是否有所了解”作为切入点,利用动画短片向学生阐述了中医的起源以及医生的仁爱精神。五年级的同学们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纷纷表达出想要模仿神农、董奉的意愿,渴望积极探究、乐于助人。该环节为课程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成功营造了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

中医药文化还能这样学?120名小学生的沉浸式体验震撼全场  第2张

谜语关卡学发音

药材谜语屋成为教学亮点,其中包括枇杷、三七、半夏等13种药材被转化为有趣的谜题。学生们通过“本草探秘卡”参与“观形辨色”和“闻香识药”等活动,精确掌握了药材名称的发音。众多同学从中受益,比如五年级的学生展示他们的集章卡,兴奋地透露在猜对三个谜语后,他们还学会了“秦艽”的正确读音。

中医药文化还能这样学?120名小学生的沉浸式体验震撼全场  第3张

多音游戏强记忆

本次课程引入了创新模式,将中医药材与多音字教学巧妙融合。教师精心策划了“多音字中药挑战卡”和“抓药小药师”互动游戏,学生们参与积极性极高,纷纷上台在黑板上书写拼音,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成功掌握了超过20组与中医药相关的多音字。在草本文化的映衬下,原本略显乏味的汉字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且记忆效果得到了显著增强。

双语科普展智慧

学校公共基础部与旴江医学研究院联合制作的《探寻旴江中医药文化》科普视频,成为教学领域的显著特色。该视频聚焦于对旴江中医药文化的深入探究,提供中英两种语言的解说,内容丰富,包括“临川采茶戏”和“旴江喉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该互动游戏“猜身体部位”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热烈的讨论,同时掌握了多种中医药词汇的英文表述,显著增强了课堂的活力。

中医药文化还能这样学?120名小学生的沉浸式体验震撼全场  第4张

雕版体验促融合

金溪的雕版印刷技艺在双语科普视频中激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老师们随即指导学生亲自操作,用英语详细阐述了雕刻、上墨、印刷等核心环节。这种将教育性与娱乐性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熟记了英文词汇,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与传统工艺融合的独到魅力。

特色育人树自信

中医药文化还能这样学?120名小学生的沉浸式体验震撼全场  第5张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凭借“旴江医学”的发源地优势,构建了融合中医药、语言服务及医学人文科普的特有教育模式。在此次公益课堂活动中,通过“药材”作为连接纽带、“语言”作为沟通桥梁,小学生们接受了文化浸润,提升了文化自豪感,为中医药文化的延续与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中医药文化公益课程的双语教学让孩子们收获颇丰。这种将传统文化融入语言教学的课程模式,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