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大鹏新区举办了一场旨在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联合研修活动,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活动中,通过多节示范性的前沿课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京剧+AI音乐?2025年大鹏新区这场跨学科课堂颠覆你的认知  第1张

活动背景

2025年,大鹏新区成功举办了联合研修活动,这一活动着重于提高区域内的课堂教学质量。该活动依托于名师工作室,尤其是“粤派名师”张燕和戴智的工作室,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场所。众多专家和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他们共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旨在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

京剧魅力课堂

京剧+AI音乐?2025年大鹏新区这场跨学科课堂颠覆你的认知  第2张

罗文静老师,张燕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来自大鹏新区外国语小学,呈现了京剧课程《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该课程以现代京剧的知名唱段为基,巧妙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基本技艺。授课中,罗老师巧妙引导,使学生领略京剧之独特魅力,深刻感受国粹之深厚内涵,进而激发他们对京剧的浓厚兴趣和热爱。

AI音乐双师课

福田区梅丽小学的张惠婷和刘涛老师,作为戴智名教师工作室成员,进行了《杜鹃圆舞曲》的“AI音乐之旅”双师课堂活动。该课程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授课期间,他们运用了工作室特有的SECG教学模式,并有效利用AI技术增强教学效果。课堂中模拟的布谷鸟叫声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通过AI技术构建的平台,学生们有机会展现自我。同时,作曲家与学生之间的问答交流,不仅扩充了音乐领域的知识,而且显著提高了学生的音乐修养。

跨学科双师尝试

福华小学的刘琴老师与西交利物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外国语学校的温育霖老师共同打造了。该跨学科双师课堂名为《凄凄离别意,今宵别梦寒——送别群诗唱读》。这一课程呈现了独特的创新风格。该课程创新性地采用了非传统设计,引入了双师诗音画AI技术以辅助教学,强调情景教学策略,加强了音乐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知识点与情感教育相互呼应。

京剧+AI音乐?2025年大鹏新区这场跨学科课堂颠覆你的认知  第3张

名师高度评价

张燕,担任深圳市大鹏新区音乐教研员及张燕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对活动进行了全面评估。她提到,戴智名师专家工作室的四位教师通过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高效且新颖的课堂模式。这一举措在教育创新领域实现了重大进展,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提升了教师资源的整合效率,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京剧+AI音乐?2025年大鹏新区这场跨学科课堂颠覆你的认知  第4张

活动影响展望

京剧+AI音乐?2025年大鹏新区这场跨学科课堂颠覆你的认知  第5张

此次事件树立了跨区域教学交流的典范,凸显了人工智能与音乐教育结合的巨大发展潜力。展望未来,这些成果有望在更多教育机构中普及,助力基础教育迈向更高层次。预计未来将举办更多此类活动,持续深化教育创新方法的探索。

AI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如何?这一趋势在教育界的新兴程度如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同时,不妨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以激发更多人对教育界最新进展的关注。

京剧+AI音乐?2025年大鹏新区这场跨学科课堂颠覆你的认知  第6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