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健康与药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的安全紧密相连。自三月起,县市场监管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确保“两品一械”的安全使用。
聚焦“四个重点”区域
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城乡结合部及旅游热门区域等关键地带展开,重点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和零售药店等关键机构的监管。监管人员对这些区域进行了详尽的检查,并对采购、验收等关键环节实施了严格的审查。同时,疫苗和特殊药品等关键药品品种也被纳入了监管范围。本次行动聚焦于“四个关键领域”,有效遏制了药品在质量、宣传、定价等方面的违规行为,显著增强了药品安全防护能力。
关注重点品种监管
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规范,监管部门对集中采购阶段的产品挑选、无菌及植入型医疗器械等关键类别给予重点关注。此外,监管部门将检查企业是否在其获准和登记的范围内开展业务,并验证其是否仅从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采购医疗器械。负责审查网络医疗器械销售备案和信息公开的职责,确认企业是否已提交质量自查文件,同时妥善保管三类医疗器械的原始记录,以保障关键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抓实化妆品整治工作
执法人员在化妆品市场监督过程中,对产品的产地和标签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检查。他们确保了标签信息的完备性,并查证了是否存在误导性宣传或夸大医疗功效等违规现象。对于销售未注册或未备案的化妆品等违法行为,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此外,他们对企业进货查验记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审查。这一举措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它也确保了消费者使用化妆品时的安全性。
强化价格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积极推广《价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药品、医疗器械及化妆品行业的实施,同时进行了价格行为风险提示的宣传教育。执法机构对未执行明码标价、实施价格欺诈等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这些措施有效维护了市场价格秩序,消除了消费者在购买相关商品时对价格不公或欺诈的疑虑,大幅提升了公众的满意度。
阶段检查成果显著
截至目前,监管部门已对72家药企、47家医械企业、21家医疗单位及42家化妆品商家进行了审查。执法行动中,动员了180名执法人员及45车次,并与相关经营者签署了超过390份《质量安全保证书》。已依法对14起常规程序案件进行了处理。此举不仅对市场运营秩序进行了规范,而且增强了企业的法律意识。
筑牢药械化民生防线
全县药品及医疗器械销售在严格监管中逐步走向规范。药品质量、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化妆品市场的秩序均得到了明显提升。监管部门已采取多项措施,致力于保障民众在用药、使用医疗器械及化妆品时的安全。这些民生安全防线为公众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您对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实行的监管手段有何评价?这些手段能否有效保障“两品一械”的安全?期待您的观点、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