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病请缨
运河工程启动之际,三岔河指挥所工程股的负责人杨雪光身患多病,其中十二指肠溃疡病情加剧,不得不入院治疗。尽管如此,他深刻认识到工程技术员在运河开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他坚信“全县人民都在行动,身为水利人,我必须回到岗位”的信念,这一想法在他的脑海中持续回响。他多次与医生协商,五次提交出院申请,最终得到医院的批准,带着药物和病痛前往工地。
奔赴火线
杨雪光在获得出院许可后,激动万分,甚至未及享用午餐,便匆匆赶至工地指挥所进行报到。鉴于他的身体状况,指挥所领导表示理解,并允许他在工作之余疗养。此外,杨雪光还被任命为三岔河公社运河工程指挥所的副指挥长以及工程股长,负责该工段的工程技术及质量管理。带着身体尚未完全康复的状态,他全身心投入到运河建设的繁忙工作中。
艰难勘察
三岔河公社工段设在大成哑河附近,该河段宽度超过一百米。相较之下,南茅运河的宽度仅为七十八米。施工需在河中开挖河道,并在湖中建设堤坝。大成哑河河床淤泥厚度超过两米,河岸附近还存在两个深度超过十米的塌陷口。杨雪光连续多日进行实地考察,白天实地勘查,夜间则进行计算,并与战友商讨。最终,他提出了施工设计与组织方案,并建议全工段实施统一排水、开挖龙沟、清除淤泥的“三个统一”措施。
质量把关
为确保工程品质,杨雪光坚守工地,与工友们并肩作战,同甘共苦。清晨五点即起,傍晚六点工人结束劳作后,他仍需对整个工区的排水沟进行检查。夜间,他常与抽水机操作员并肩作战,直至深夜,忙碌中甚至无暇顾及用餐。即便胃溃疡时常困扰,他仅服几片止痛药稍作休憩,便再次投身工作。
雨夜抢险
12月8日夜晚,育乐垸内遭遇暴风雪,渠道水位急剧上升。若工地上的两座拦水坝不及时增高并加固,数千人辛勤劳作的成果可能瞬间化为乌有。凌晨一点半,杨雪光在风雪中赶到福春连拦水坝,现场查看了情况,并探讨了加固方案。随后,他迅速赶往唯一的水坝。抵达后,他立即与民兵们一起挖掘泥土,进行加固工作,确保了次日施工的顺利进行。
提前完建
杨雪光及其工程股同事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将难题化简为易事。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三岔河公社率先完成南茅运河全线任务,比县指挥部规定的时间提前了35天。所有参与南茅运河建设的人们,无论是挖掘工人还是技术人员,都将在运河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永恒的印记。
杨雪光的事迹令人瞩目,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工程的执着投入,以及即便身患疾病仍坚守岗位的毅力,无疑让人深受感动。